幼儿德育之本

2019-09-10 07:22赵爱玲
家长·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关爱途径德育

赵爱玲

摘要:幼儿德育的根本是关爱教育,作为孩子们接触集体生活、与人相处的初始阶段——幼兒园应将关爱教育从头抓起,让我们的孩子养成乐于帮助别人、替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习惯。实施关爱教育,一是要关注生成的过程,二是要求教师从细微处做起。

关键词:幼儿;德育;关爱;途径;细微

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是关爱教育。关爱教育是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用爱心去呵护童心,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关于培养幼儿“关爱”品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这样表述的: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关注同伴,爱父母、教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知识经验缺乏、思维形象、情感可塑性强是幼儿期孩子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幼儿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形成稳定且良好的情感品质,就要利用上述特点,对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关爱情感培养。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呢?

一、对幼儿实施关爱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关爱氛围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孩子们是渴望爱心教育的。幼儿园成了许多孩子第一次参与且稳定存在的生活大集体,对孩子们一生的教育、成长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日常教育过程中其实有许多关爱教育的契机,教师必须善于将来自孩子的点滴信息随机进行捕捉,开展关爱情感方面的培养。比如,我们班新转来一位小朋友,个子小,大家都叫他“小弟”,他面目清秀,戴着一副小眼镜(先天性弱视),看上去好像有点腼腆,又不爱说话,不爱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也不搭理我,只自顾自地玩玩具……这种情形似乎让人无从下手,但我判断,孩子是没有适应新环境,需要关爱。基于这一判断,我马上采取措施:第一步是与家长直接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通过深入沟通,我了解到“小弟”其实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并且喜欢讲故事,画画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还有喜欢小动物的爱好,常常喂小鸡、小鸭。我初步判断可能是新的环境孩子不适应,需要过程。第二步,我在班里适时谈话,让小朋友们了解“小弟”,并透露“小弟”画画好,会讲故事。接着组织了教学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找朋友”“拍手游戏”及分享一块面包等活动,孩子们感受了合作分享带来的快乐,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感。第三步,进一步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带全班孩子去后院喂养小鸭子,看着“小弟”打开了心靡,消除了陌生,和同伴热烈谈论着鸡鸭,我会心地笑了。我明白,要打开孩子的关闭的窗口,关键是无微不至地关爱,找到他们的兴趣并有针对地设计。

(二)创造良好机会

主题活动是创造关爱机会的关键平台。课改要求,要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孩子的学习内容。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每个主题活动应充分挖掘其隐性情感教育内容,力争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例如:在《好妈妈》主题中去挖掘关爱长辈、关爱父母的情感;在《好朋友》主题中去拓展关爱生命、关爱同伴的情感。

(三)抓住节日契机,进行关爱教育

如“妇女节”,我们开展家长开放周,请来孩子的妈妈参加活动。活动中让每个孩子做一件事,夸夸自己的妈妈,或为妈妈送上节日贺卡、鲜花等,祝妈妈节日快乐,或组织开展“帮妈妈穿衣、为妈妈打扮、送妈妈祝福的话”等活动。元旦时,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活动室,共同剪贴漂亮的窗花,共同设计新年礼物,共同制作节日贺卡,将我们的劳动成果送给自己的亲人、教师和好朋友,并同时送上祝福的话。上述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关心亲人,学会了帮助弱小,以节日教育为桥梁,家园一致,让孩子在感悟过节经验的同时,体验着节日的快乐,和亲人间互相关爱、互相合作的快乐,逐渐形成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二、从细微做起,让关爱开花结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师的教学更应如此。尤其在幼儿园德育中,“细微”的关爱教育更能决定成败。

(一)学会爱妈妈,学会爱家人

为了突出关爱家人的主题,在一次故事课上正好讲到了《孔融让梨》,于是我灵机一动,讲完故事后我给每人发了两个大小不一的香蕉,要求孩子们一个自己吃,一个留给妈妈。放学了,看到自己的家长,好多孩子兴奋地拿出香蕉,边往家长嘴里塞,边讲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其中同同的妈妈边吃边大声说:“同同的香蕉真好吃,真甜!”母子俩会心地大笑起来。我抓住时机表扬道:“真棒,同同当小孔融了!”许多家长争相效仿,一时场面非常感人。这样及时的肯定或鼓励让幼儿体验到付出也能带来快乐。关爱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滋生养成的。

(二)学会分享爱,学会爱他人

为了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而是互利,班里组织了一些活动。如,春游时,要求每人携带一些食物,到时分享。开始,小朋友没有分享意识,只顾自己吃自己的,有的连教师都不让碰。这时我把自己带来的小饼干分给大家吃,并告诉小朋友们:“吃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这时聪明的花花马上把自己的食物学着教师的样子分给教师和周围的伙伴,我马上大声说:“嗯,花花的橘子真好吃!谢谢花花!好吃的东西就应该大家分享,花花真乖!”花花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并继续给大家分零食。这样一带动,大部分孩子都开始分享自己的食物。从此,我班规定每个星期一可以带零食来幼儿园,下午,一起分享。如此进行了几个周后,大家都愿意把食品与同伴交换,一起分享。

孩子慢慢明白分享是关心与帮助,不是失去是互利。通过分享活动彼此多了一些体贴、关心和爱护,大家都觉得快乐而温暖。只有让孩子们大胆分享,学会关爱他人,孩子们的人生才会出现美好的境界。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产生良好品德,创造美好境界,而关爱则是良好品德的根基,只有当交往与关爱在生活实践的每个细节都生动体现时,人一生的行为准则才会慢慢形成。让我们从细节入手,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相信总能收获良好品德的硕果。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关爱途径德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