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育人

2019-09-10 07:22孙宁王淑英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主题学习开放

孙宁 王淑英

摘要:文章通过对主题学习课程三维育人目标的阐述,以及教学案例的举析,在不同年级构建了与其相适应的课程育人体系,旨在通过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开放;融合;主题学习;课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个环节。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通过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和主题教育,基于真实生活情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回归教育原点,积极回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一、主题学习课程在传承上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从本质内涵上来看,存在着三个维度、六种性质,即本土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未来性、价值性和教育性。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主题学习课程的本土性和世界性,体现在它作为直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传承莲池书院“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方向,主张用学问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校培养目标上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体现了中国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世界性,也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其历史性和未来性体现在它珍视老校训“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思想资源与文化特性,找准了新时期创新生长点——主题课程。其价值性和教育性,体现在主题课程重视价值观的养成融入,通过整合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鲜明地提出了课程应该承担塑造学生品格与价值的任务——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绘制了主题学习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图谱,如下图所示。

二、主题学习课程的三维育人目标

学校构建主题学习主题教育课程体系,三维落细增强整体育人功能。

(1)一维“国家学科课程主题化、生活化、实践化”,学习教育融合课程体系重构。

例如,在“走进田园,热爱家乡”主题中,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腾飞的保定,可爱的家乡”为项目主题,分为“知保定”“爱保定”“颂保定”三个模块,设计了“保定历史知多少”“保定作家我熟悉”“我的家乡我建设”“腾飞的保定我赞美”等活动线索,学生变身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历史,对保定环境提出改进建议,走进荷花淀派诵渎美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2)二维“主题学习融入六大教育”载体,对接学生品格成长,让学生享受课程,如表1所示。

(3)三维超跨学科课程,或者说问题化学习,让课程成就学生。

三、开放、融合主题学习课程的特点

1.一个目标 培养十种态度:正直、创意、同情、同理心、欣赏、好奇心、尊重、自信、合作、宽容,成为责任担当的行动者、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不渝的学习者。

2.两个特点

开放与融合: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开放的学习任务、开放的研究方式、开放的研究内容、开放的评价体系;实践与知识的融合,互联网与现场学习的融合,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融合,课前与课中、课后融合,课内、课外的融合,学与导、研、创的融合。

3.三个追求

项目有设计感、有故事力、有交响力。有设计感是指设计主题学习课程宏观、微观规划,价值性、教育性统一。学校制定了《九年一贯优秀创新人才核心素养行动纲要》,明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素养指标和实施方案。学校还制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规划》,明确了各学段跨学项目主题学什么,怎么学,评什么,怎么评,每个主题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建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顶层设计素养目标一课程课堂深度融合一特色环境营造氛围一主题活动引领深化一社会实践多元联动”五个步骤进行。有故事力是指项目主题学习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例如,项目主题“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确定的中心思想是探险带来发现、机会和新的理解,学生参与了中国网教育频道发起的“一个月饼的历险”故事征集活动。有交响力是指学科融合将学生项目探究与自身素养提升与生命成长体验实现共振,这也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例如,项目主题“共享地球”确立的中心思想是生物的多样性依赖于保持生物系统内部生物相互依存关系的平衡。

四、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六大探究循环”步骤及案例分析

1.概念引入

确定学生的(学情)已知经验;积极鼓励吸引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允许学生参与项目计划;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支持,提供学习支架。

2.搜集资料

使用多样化的资源;开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形成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主题;为学生提供形成性评价机会。

3.分析整理

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解释他们所探究到的信息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要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理解。

4.深入探究

提供更多有关单元主题学习的探究资料;允许学生单独学习或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总结。

5.得出结论

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鼓励学生使用综合、对比、分析、评价、批判等高级思维技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反思行动

学以致用;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做出改进学习的针对性反馈。

案例:初中“信仰的力量——弘扬宪法精神”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

1.培养目标分析

(1)育人培养目标:责任担当的行动者、独立思考的思想者、国际事务的参与者。

(2)态度价值目标: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公平爱国。

(3)技能素养目标:研究技能、沟通技能、社交技能。

2。概念引入

(1)全球背景:公平与发展。

(2)重大概念:发展。

3.探究说明

宪法的变化与国家发展及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如表2所示。

七年级提出两条探究线索:我国曾经制定过哪些宪法?我国宪法有哪些内容?如何演变?学生搜集资料,找到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围绕“人们对我国的宪法演变与发展是否了解”进行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经过分析整理,采取行动,绘制宪法宣传的宣传册,深入社区进行宣传。

八年级提出三条探究线索: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英、美、法、日等国宪法对本国的影响;国外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宏观上进行对比。通过搜集资料、问卷访谈、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完全了解宪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公民没有阅读过宪法文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探究,绘制思维导图,以舞台剧形式展示美国立宪的关键环节,得出结论:增强法制观念刻不容缓,我们应肩负起宣传宪法的使命,担负起宣传宪法精神的责任。

九年级提出三条探究线索:宪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宪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宪法对生态文明的影响。通过资料搜集、头脑风暴、调查访谈,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宪法中对于均衡发展的影响。学生以班会、社会实践、走进河北省阜平老区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行动。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运用所学宪法知识,认识、评价、解释社会生活现象,感受宪法修改后公民生活环境的改变,提升了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憲法意识。

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育人,实现了由“做题”向“做事”的转变,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更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洪坤.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11).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主题学习开放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