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平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开始,更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好的教学模式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尽快适应一种信息量大、任务性强、教学节奏快、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势,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比教更具主动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生动有趣、寓教于学、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的“磁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优化语文课堂的一些有效策略,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认真细致备好每一堂课。古人云:“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教师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用好45分钟的有限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思维沉浸在教学里,与老师互动,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备好课呢?
1.熟悉和充分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才能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解决。对于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要事先考虑好,必须熟悉、理解教材。
2.明确教学目的。“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教学目标,从浅到深、从易至难,这将决定教学过程的意义。目标不明确,就像无头苍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劲,学生就会跟老师一起,失去方向,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目的,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要以标准、整体、适应和具体为原则。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重点在于掌握课文的实词、名言警句和体会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难点在于本单元所选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3.对学生的准备。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想要教会学生必须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准备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和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4.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各种状况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该及时注意、了解其中的原因。在备课中考虑如何将其与课堂提问、作业抽查相结合,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和引导。
5.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于教学的期望。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不是吗?什么学习方法最有效?他们的爱好、特长是什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和反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优化课堂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每一堂课进行教学的内容大概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复习已教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知识。如听写生字词、课前的十分钟阅读小测。
2.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方法去掌握每一种题型答题的方式。如,文本阅读中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的套路,可以有三方面思考:①起线索的作用;②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揭示文章中心。
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预习、操练、练习、复习和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利用查字典查阅资料等进行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以游戏方式进行语文活动。如,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自导自演,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知识,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教师可在一旁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这样既能达到教师“教”的效果,又能达到学生“学”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热爱某件事就会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主动地去亲近、了解、沉迷,不需要别人的推动。比如,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绝对不需要教师和家长去培养。那么,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像迷恋游戏般迷恋语文,学好语文就事半功倍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各种课件,如实物、模型、图画等多种形式融入教学活动中,把枯燥的课堂时间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记时间,不想下课,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其次,情境创设也是一个方法。教师应该走出教材,将教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灵活课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课桌走向讲台,开发学生的无限智力。例如,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吟唱的方式让学生穿越到古代,现场吟唱,是优化课堂的好方法。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在2017年,九(4)班的小欣语文得了109分、小莹106分、小毅105分、小丹105分等,有11位同学拿到了优分,这都有赖于她们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分层,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进行分层教学,多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没那么好的学生。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也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在意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如果得到老师的鼓励,他就会有兴趣去了解他所不知道的东西,继而激发战胜以往学习上的困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因此,教师在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面前,应该把握一个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多纬度地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拥有快乐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出学生的非智力元素。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学习之父。”没有思考的学习是空洞的,不思考的大脑是不健康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得到学习的乐趣。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故意制造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要有问就答,成为学生的依赖。特别是根据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适当故意在学生面前“示弱”,与学生一起进行思考解答。
4.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围绕课间知识进行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比如,留课外作业时,留给他们一个语文谜语让他们猜,或留一篇课外文言文让他们翻译;每天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必须默写大概30个生字词;适时举办一些小型的诗歌朗诵,并进行评比,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主导着整节课。时下的教育已有所不同,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有时候,一节课都是学生在讲,老师在一旁听,点评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创新,让学生从被动转变成主动,不仅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方式,不仅掌握课本知识,也能培养思想、情感,让学生多方面地感受学习的乐趣。
因此,课堂教学的优化,不仅是教材的单一缩减,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体系,更应该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在教学中不斷地引导学生、带动学生,不断总结、创新,积极稳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条道路虽长,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陈晓敏.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
[2]何海玲,冯军.南方论刊,2001(17).
[3]李兴富.素质教育论坛,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