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摘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聚焦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化推进项目学习”出发,从原因、策略、途径、成效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式 区域化
江苏省张家港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基于活动过程的课型研究,力求有序化、有效化;二是基于实践方法的课型研究,力求深入化、体系化;三是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研究,力求融合化、综合化。
一、转变课程理念
思考由学科本位的线性课程往跨学科的项目课程转变,首先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强调“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其次源于江苏省实施的特殊性。最早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包含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而在江苏省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皆属于地方性课程,有着自己的学科定位和位置,因此就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无法脱离学科载体,从而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特别容易和劳动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交叉重叠。因此,如何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性及存在的合理性就显得很重要,而打破学科界限,统整化地实施就是一种突围方式。
在我市推行项目课程一年后,2017年9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颁布,其特别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也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聚焦推进策略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 “三个一”循序展开,分别是“以一个项目开启课程视野” “以一个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一个联盟带动区域实施”。
(一)以一个项目开启课程视野
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全市小学劳动与技术研讨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了“泥笔筒”一课,就这个主题的拓展与延伸,笔者和万红小学的黄利锋老师展开了研讨,这也成为第一个项目“泥艺工作室”的萌芽。“泥艺工作室”以“为红领巾跳蚤市场筹集义卖资金”这个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从“泥艺研究”“产品研发”“产品营销”“前景规划”四个板块展开,通过了解泥艺的发展历史、赏析典型作品和名家名作、制作个性化的泥艺作品、成本核算和产品推销、产品的再优化和批量生产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职业体验。课程导师团也来自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美术、数学、语文、信息技术、德育等多个学科的教师,打破了学科壁垒,让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生活。为了增加销售量,学生们除了在校门口进行义卖,还创立了微店在网上进行售卖,使体验活动呈现出社会价值。
(二)以一个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年12月,由张家港市教育局基教科牵头并发文,举行了“张家港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推进活动”,项目课程首次亮相,集中呈现了“泥艺工作室”的“产品研发”和“产品营销”两个部分的活动指导。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学习过程中,各学科导师协作完成指导任务,学生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次实践带来的收获激发我们把“项目课程的实施”作为张家港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题,通过每学期的专题推进会将研究落到实处,形成常态化。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和推动,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项目化实施特色已初具雏形。
(三)以一个联盟带动区域实施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加快推进项目课程实施的步伐,学习一些实操经验,万红小学集合联盟优势,经过黄利锋老师的引荐,全盟6位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于2018年1月到深圳南科大实验教育集团二小参观访问,从而对项目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万红联盟还与深圳南科大实验教育集团二小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遣骨干教师跟岗学习。金港镇政府每年拨款20万专项经费用于中兴小学与港区小学的项目课程实施。
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课程区域化实施的过程中,以万红小学为首的万红联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案例开发与实施、师资培训、经验总结与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样板。在万红联盟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了项目课程的实施中来,实现了从“一所学校→一个联盟→一个区域”的梯度式发展。
三、优化实施途径
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我们实行“个性发展”与“联盟共生”两条线并行,既凸显学校特色又彰显联盟优势。
(一)量体裁衣,凸顯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没有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就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项目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在实施过程中,各校充分发掘项目元素,开辟了多样化的实施途径。
1.寻找学科链接
小学阶段实施的是分科教学且各科教学素材都源自学生生活,会产生很多交叉点,在教学时,各科教师又各自为政,这样就会出现高耗低效,甚至重复教学的情况。如果把这些交叉点、链接点按主题串联,进行统整化的设计,将使教学更高效,由此,项目活动就应运而生了。
城北小学的“纸课程”就是从五年级的部分学科中提取到关联信息:劳动与技术的“纸艺”、科学学科的“纸的再生”、数学学科的“统计图 ”、语文学科的“学写调查报告”等,从而确立了由纸开始,将各相关内容进行统整化地实施。同时其他学科也以“纸”为中心,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如体育学科举行了“小小纸运会”,项目有掷纸球、跳纸绳、飞纸飞机等,使运动增加了趣味性和研究性。
2.重构特色课程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缺乏课程意识,暴露出学科本位、内容松散、实施窄化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特色课程升级?利用项目化的设计理念进行重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市德积小学拥有一块校内实践基地——儿童农场,同时也开发了系列课程《绿源》,但多立足于劳动技术一块。要使课程转型升级,就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如“夏至”这一项目从说“日”、测影、话耕、研食四个方面展开,内容有:了解二十四节气、“日”的研究、“日”文化的传播、测量影子的长度并制作“影像图”、了解饮食习俗并制作面条,等等,最有意思的是在“儿童农场”里能过上枇杷节、蚕豆节和小麦节,在分享的同时将德育有机渗透,伴随整个活动过程。
3.挖掘传统文化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其他的传统活动要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通过主题贯穿提升活动深度,增加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主动策划和参与,加强活动的探究性以及注重对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和完善等。” 泗港小学的“七彩团子”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构。学生经历了资料搜集与整理、LOGO设计、团子制作、广告策划、创意包装、成本核算、营销推广等丰富的实践活动。
(二)协作聚力,彰显联盟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张家港市教育局于2015年11月发文成立学校联盟,依托联盟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与资源共享,其中课程改革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万红小学为核心学校的万红小学联盟发挥自身优势,将课程改革的焦点落在统整项目的实施上,突破时空限制,多管齐下、多校联动,促进了一群人的发展,推动了多所学校的齐头并进,真正形成了联盟学校发展的新样态、新格局。前期开展的“浩瀚的星空”就是一個很好的实践样本。之后,万红联盟又开启了海洋的探究之路,从海洋文学、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洋美食、海洋艺术、海上运动、海洋能源、海洋军事、海洋灾难和未来等十个方面展开,同时也由一个年级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能力进行分层研究。
四、彰显实施成效
项目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学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只有问题和驱动性的任务,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策略,答案也充满无限可能。需要学生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甚至通过再学习来共同解决,具有一定的生成性。这样的活动方式催发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课程的实施增强了教师的协作性。从项目主题的确定开始,教师们就需要结伴而行,贡献各自的学科经验和生活经验,打破以学科组为单位的传统研讨模式。组建QQ群,学科知识分享和交流、难点突破、创意呈现贯穿整个实施过程,教师间的互动频率大幅提升,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项目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统整理念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校长、分管校长亲临活动现场,很多学校开发了一些微项目。如白鹿小学将自主开发的童话故事与班会活动、童话剧场整合起来,增强了趣味性,也丰富了德育内涵。
项目课程的实施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品牌的建立。依据“学科发展要有主张、有品牌”的要求,我们把项目课程的开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抓手,聚焦、发展、优化,创出区域特色。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悦颖,夏雪梅.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注: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基于网络的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