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复发与生存状况研究

2019-09-10 15:14刘海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11期

刘海静

【摘要】目的:探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复发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6例,分析所有患者病理结果,进行随访并统计患者复发和生存状况。结果:发病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1.3±2.8)岁。绝经前患者24例,绝经后患者12例。病灶位于外上象限14例,位于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6例,外下象限2例,中央区2例。病灶直径0.7-7.5cm。T1期13例,T2期18例,T3期3例,T4期2例。浸润性导管癌有28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PCNA阳性表达31例,p53阳性表达25例。共有3例患者存在脉管癌栓,1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共有5例患者出现死亡, 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8例,1-2年复发的患者有7例,2-3年发生复发的患者6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有10例。未死亡患者生存质量总平均分为(83.6±16.2)分。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病灶多位于外上象限,女性高发年龄在绝经前,且患者PCNA和p53多为高表达状态,本研究中患者复发率较高,但患者生存质量尚可。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点;生存状况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预后较差,致死率高。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1],是乳腺癌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病理类型。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统计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复发和生存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6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1.3±2.8)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三种受体的表达均为阴性,根据诊断标准患者均为三阴性乳腺癌;(2)所有患者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患有心血管、血液、肝肾等系统疾病;(3)无法进行定期随访复查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可采取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后选择进行辅助放化疗。对患者术后病理标本进行评估,统计数据。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保证每位患者至少随访1年,最长随访时间为3年,统计患者疾病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根据病理标本,准确记录患者病灶情况,包括病灶位置、病灶大小,并对每位患者进行分期评估,统计病理类型以及详细的病灶情况。

根据随访结果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并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存治疗测评量表(FACT-B)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临床病理特点:

(1)3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1.3±2.8)岁,高发年龄段为33-52岁,共有27例患者,占比75.0%。绝经前患者24例,绝经后患者12例。

(2)病灶情况:病灶位于外上象限14例,位于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6例,外下象限2例,中央区2例。病灶直径0.7-7.5cm,平均直径(3.2±3.9)cm。

(3)疾病分期:T1期13例,T2期18例,T3期3例,T4期2例,分别占比为36.1%、50.0%、8.3%、5.6%。

(4)疾病分型: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共有28例,占77.8%,浸润性小叶癌8例,占比22.2%。

(5)PCNA、p53表达情况:PCNA阳性表达31例,占86.1%,p53阳性表达25例,占69.4%。

(6)共有3例患者存在脉管癌栓,1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数目不等。

2.2 所有患者复发与生存情况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实际时长7个月-36个月。其中,共有5例患者术后预后不佳,出现死亡,占比13.9%;在未死亡患者中,1年内发生肿瘤复发的患者有8例,占比22.2%,1-2年复发的患者有7例,占比19.4%,2-3年发生复发的患者6例,占比16.7%,在随访期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有10例,占比27.8%。

2.3 评估患者生存治疗

对未死亡的31例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采用FACT-B量表。生存质量总平均分为(83.6±16.2)分,其中,生理领域得分(21.1±4.6)分,社会/家庭领域得分(13.8±3.9)分,情感领域得分(16.5±4.2)分,功能领域得分(12.4±3.2)分,附加领域得分(19.8±4.0)分。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危及女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预后较差,致死率高。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占所有病理类型的15%-25%[2]。目前,对于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途径就是通过内分泌以及基因的靶向治疗[3],但是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内分泌和基因治疗靶点,使得对于其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进展缓慢,而同时其高恶性程度、易复发、转移早等特点,导致三阴性乳腺癌成为致死率相当高的恶性肿瘤[4]。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6例,统计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并通过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和生存情况,通过量化表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疾病发病年龄在26-64岁,平均年龄(41.3±2.8)岁。绝经前患者24例,绝经后患者12例。病灶位于外上象限14例,位于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6例,外下象限2例,中央区2例。病灶直径0.7-7.5cm,平均直径(3.2±3.9)cm。T1期13例,T2期18例,T3期3例,T4期2例,分别占比为36.1%、50.0%、8.3%、5.6%。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共有28例,占77.8%,浸润性小叶癌8例,占比22.2%。PCNA阳性表达31例,占86.1%,p53阳性表达25例,占69.4%。共有3例患者存在脉管癌栓,1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共有5例患者出现死亡, 1年内发生肿瘤复发的患者有8例,1-2年复发的患者有7例,2-3年发生复发的患者6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有10例。未死亡患者生存质量总平均分为(83.6±16.2)分,其中生理领域得分较高,可以看出患者对于疾病的恢复情况还是较为满意的。

综上所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病灶多位于外上象限,女性高发年龄在绝经前,且患者PCNA和p53多为高表达状态,本研究中患者复发率较高,但对生存质量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1] 严石.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5-86.

[2] 苗兰芳, 雷瑞雪, 杨海军,等. 基底样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2):40-42.

[3] 陆建菊, 郭文利, 黄建棋,等.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6):1024-1025.

[4] 萬宇, 黄建军, 包刚.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EGFR、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J]. 江西医药, 2016, 51(4):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