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生
摘要:本文运用访问法、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行为及习惯进行汇总分析。经调查及分析后发现,由于高校学生的知识文化,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认知价值观的不断提高,促使高校学生的运动健身行为及习惯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士的重视。如何引导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运动与健身,并完善科学运动与健身的理论与方法,为大学生健身与运动提供有效的健身处方,以此为目的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科学运动与健身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运动与健身;运动损伤;科学方法;运动处方
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健身误区情况进行调查及研究,并分析高校大学生运动与健身的误区特点,以此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最终提出符合高校大学生运动与健身的有效建议。因此,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科学运动与健身的指导,有着至关重要的探究意义。
一、运动健身目的性
运动与健身的目的性在于增强个体的体质,锻炼顽强的意志,铸就勇敢的拼搏精神。凡事有利也有弊,运动与健身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归类为有益性的身体锻炼或者是有助性的身体锻炼,反之则是有害性的身体锻炼。如果在运动与健身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有害于身体健康的锻炼行为及习惯,很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创伤性及损伤性后果。
二、运动健身伤害成因性
(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性
普遍大学生对于运动健身的经验较为缺乏,常常是疏忽大意,盲目不思考或者冒失不理智地进行所谓的体育锻炼,抑或者在锻炼的过程中产生畏惧困难、紧张无头绪、畏首畏尾的负面情绪。这种没有达到运动与健身预期性的良好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缺失了某些方面的有效引导,从而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体育锻炼的厌倦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运动健身所为何的消极认知,最终导致这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行动中,以‘半途辍练为终。如此现象,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身体健康,言重之意则是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失去了该有的信心,同时这对于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困局。
(二)运动健身盲目跟从性
随着不同运动健身人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将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注意到,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在运动健身方面,存在盲目跟随性的体育锻炼行为。这一现象说明,高校大学生在健身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体育锻炼误区,以及不合理的盲目运动健身习惯。一旦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落入盲目跟从性的怪圈套中后,很容易导致其体育锻炼的个体产生锻炼收效的低微性。长久之下形成一种运动性过度疲劳的不良症状,从而导致潜在有身体健康安全隐患的锻炼者数之不尽。这一现象的出现,各高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简言之,如果学生盲目跟从采取不恰当的体育锻炼方式,这不仅有损于个体的身体健康,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三)运动健身保健知识匮乏性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健身的行为方式來看,其一,学生受到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以及家庭传统观念的诸多影响下,对于运动健身前及运动健身后的饮食方面,存在很大的非理性误区;其二,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相关体育保健知识的教学少之又少,据调查发现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就存在着不合理性,例如体育理论课较少,甚至不开设有关体育类的理论课程,而对于体育保健知识的课程或者是运动健身的误区课程更是无从谈起。如此情况之下,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运动健身的保健知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匮乏性,没有保健知识的理论支撑下,学生很难直观地体会或者客观地认识到运动健身何为合理性及科学性。
三、科学引导运动与健身
(一)提高运动健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健身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运动与健身的自我防护意识急待提高,至于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意识,首先得从学校的相关工作管理者为导向,对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严格把关,从重培养继而提高体育教师健身运动的理论层次。体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课及健身保健知识的双重授课下,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于运动与健身的科学锻炼的认知。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运动与健身时间及精力的投入后,达到心理预期的个体健康回报。
(二)明确健身的目标及计划,克服盲从心理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水平或运动能力等高低不一。如果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没有发挥积极的效应,就会变成本末倒置。例如一些具有高难度的动作,学生为了体现一种运动的美感,没有预估个体身体素质能力的情况下就强制自身去做某些难以完成的技术动作,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事故发生,因为个体的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低下,也没有做好运动安全预防设施。为此,学生选择某一项运动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各方面状况,从而制定一份适合自身的运动健身计划。而不是别人怎么运动健身,就跟着别人一样,切记学会克服盲目跟从的心理。每个人的个体身体素质不一样,寻找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发挥自身的长处,避开自身的短处,继而在运动项目中体会运动与健身的乐趣。
(三)提高学生运动健身兴趣,倡导科学锻炼手段
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的‘好老师,如果学生对运动健身没有产生丝毫的兴趣或者迫于某种压力,往往会出现‘一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消极现象。这种‘蜻蜓沾水般的运动健身行为,终究是敷衍了事的结局,不但浪费了锻炼身体的宝贵时间,而且也不会达到应有运动健身目的性。所以体育工作者要合理性、科学性地教导或指引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运动健身项目以及推广一些趣味性、持久性、健身性的活动方式。以‘快乐运动,科学健身为指导思想,不断挖缺学生对运动健身项目的兴趣爱好,从而形成‘兴趣不减,健身愉悦,体质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经调查发现男生普遍喜欢球类运动,运动健身的活动范围一般在篮球场、足球场,明显看出男生喜欢激烈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健身项目;而女生与之相反,她们一般会选择一些没有肢体对抗性的运动健身项目,例如健美操、瑜伽等。所以男生与女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在运动兴趣导向的前提下,体育工作者要从‘全局出发,兴趣为辅,健身为终,因材施教,愉悦耐久的策略来鼓励学生培养运动健身的兴趣,倡导学生进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地锻炼身体。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为明显,很多大学生对运动健身及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或锻炼行为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运动健身时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保健知识尤为匮乏,而且不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跟从性的‘自欺状态。学生在运动健身活动时不分时间,频率性毫无规律,在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上起伏不定,忽高忽低,缺乏均衡,没有合理对个体的运动健身进行有效的规划,继而完全无法谈及运动健身的拥有执行力。大学生身心健康应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倡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科学性、合理性、持久性地效益健身,并提出有章可循的技术指导手段和规范到位的管理支撑模式,通过有效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指导、以此促使学生养成科学化、绿色化的生活习惯及方式,继而最终改善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效果。
(二)建议
学校管理者合理地改进体育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有关健身运动的理论课时。大学生身体素质与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学校管理者及体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地健全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识结构,要系统化地完善运动健身的知识体系。不管是教师队伍,还是学生群体都应接受科学系统化的健身理论和方法的教育及持续学习。体育工作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摒弃旧繁杂的落后思想观念,接受有益可用的新理论与知识,并认清自身的所在位置,对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提供适当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技术指导,促进和加强高校大学生对运动健身以及保健知识方面的充分认识。
参考文献:
[1]高维维.体育保健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7.
[2]赵顺来.体育教师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8.
[3]健身运动的误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