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玲
【摘要】目的:探究缓解产妇产前抑郁护理对策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产前抑郁产妇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组产妇采用心理护理方案,比较护理效果、SAA、SDS评分等。结果:护理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SAA、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产前抑郁疾病的产妇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前抑郁,心理护理,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015-02
妊娠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女性的生活角色被改变,促使产妇在正式分娩前会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同时产妇担心自身的健康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增强了产妇的心理负担,长期以往,产妇在产前易患有产前抑郁,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妊娠结局。本文探究缓解产妇产前抑郁护理对策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详细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产前抑郁产妇88例,利用奇偶法将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4)和护理组(n=44)。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3-30岁,中位年龄为(25.89±1.68)岁,孕周为38-40周,中位孕周为(39.62±0.23)周,护理组产妇年龄为22-3 1岁,中位年龄为(24.87±1.45)岁,孕周为38.1-40周,中位孕周为(39.54±0.36)周;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差異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辅助产妇进行各种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护理组产妇采用心理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产妇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产妇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且根据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结合产妇的基本资料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产妇在产前会对分娩产生恐惧心理,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落实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最大限度的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深呼吸方法消除产妇抑郁心理。(2)行为干预护理。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围生期保健知识,告知产妇分娩相关知识,提升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产妇分娩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帮助产妇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产妇自我强化效果,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3)家庭支持。产前抑郁产妇对于家庭有着一定的依赖性,情绪会随着家庭人员给予关怀程度而变化,护理人员要对家庭人员进行培训,告知产妇产前抑郁的严重后果,鼓励家庭人员配合护理人员给予产妇关怀。
1.3观察指标将两组产妇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SAS评分、SDS评分的评分界限为50分,若SAS评分、SDS评分>50分,表明产妇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等三个评判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护理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分析护理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较之对照组有着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女性的生活压力以及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女性妊娠分娩阶段,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产妇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着产妇生活质量以及妊娠结局。因此,需要为产前抑郁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消除产前抑郁产妇的不良情绪,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产前抑郁疾病的产妇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其有着显著的护理效果,提升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