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阳
“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信息,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识字量有限,生活阅历又浅,如只是一味地给他们推荐大量的课外书,却不给相应的引导,盲目地让他们独立阅读,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收获甚微。在教师的参与下,引导学生“课外书课内读”可达到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对接,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给与支持,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书课内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交流。每天中午固定30分钟作为午读时间,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单位时间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我们倡导学生每天身边要有一本课外书,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除此之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学生可以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最让学生喜欢的是“课间书吧沙龙”,学生课余的零散时间在书吧里流连。他们边读边聊,读书成了他们放松的精神大餐。固定时间的阅读让孩子们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
基于教材,找准课外阅读的切入点
教材精选的32篇课文,就像从浩瀚的江河海洋中撷取的32滴晶莹的水滴。教学时,以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单篇或整本书的阅读拓展,指给学生一条河,甚至是一片海。
结合单元教材,开展群文阅读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指导学生选择同類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所选读物可以是课外的单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是内容或题材相关联的整本书阅读。
结合单元教材的作者,选择阅读与作者有关的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向学生介绍该作者的系列作品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结合单元教材的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资料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或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但能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分析、综合、思辨等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搭建平台,交流分享阅读收获
老师在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后,更要对孩子进行有关阅读知识的指导,给他们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孩子不仅愿读,而且会读,以保证读书兴趣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
好文推荐,“阔”眼界 受个人阅读爱好、阅读习惯、阅读条件等限制,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好文推荐活动,使学生的阅读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扩展,有些学生对某一类书或文章以前可能因某种原因从未接触过,听了同学的推荐感受到了它的独特味道,从此就爱上了看这类书。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能力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有的同学通过比较感受到了自己所读书刊和同学的差距,从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愿望出发就会有意识地提升阅读材料的档次和水平,形成了一种读书竞赛的良好氛围。
交流感悟,“升”品位 学生在阅读时总是以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来对所推荐的文本进行评价和赏析,他们以推荐文本提供的形象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因此,对同一作品,或作品中的同一人物,往往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学生的这种极具个性的评价和赏析,闪烁着创造的火花,现在通过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味道来,思出妙处来,说出见解来,不但说自己的,而且听别人的,在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碰撞,享受到审美的乐趣,阅读品位大大提升。
共赏佳句,“促”积累 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的积累”,而处于课外阅读起步阶段的学生受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所限,往往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增广见识和欣赏故事情节上,老师利用学生推荐的鲜活的语言文字材料稍加引导,通过赏析体验文章用词的精妙、意境的曼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语言文字的欣赏、感悟、积累。慢慢的,同学在介绍推荐理由或交流阅读收获时也会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上。
“课外书课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韵阅读量和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对课外读本的挑选、鉴赏能力。学生从“不会读”逐渐向“好读书,读好书”转变。“课外书课内读”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现状,构建了师生的阅读对话,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大了课堂容量,异化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