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化的呐喊之音

2019-09-10 07:59彭贵军
现代艺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术性学年学术

彭贵军

学年展持续参与了青年艺术家的十年成长之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呈现出青年艺术的发展线索与思想脉络,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知识谱系。

以特定群体为策展思维的持续性展览,无论是对于一种艺术生态的学术梳理还是对于一段艺术史的学术建构都是具有现实意义。始于2009年的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其主旨在于鼓励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观念的深入推进,以前瞻性的眼光发现并扶持有潜质的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学年展经过十年的持续推进,已逐步建立起中国青年艺术的文献档案库,成为一个推动中国青年艺术发展的开放性学术平台。作为学年展的创办者和策划人,我从一开始打造这一艺术项目便十分强调学术性、当代性、未来性,希望通过评选和展览的方式促使青年艺术家自发融入当代视觉文化这一“实验场”,学会在成长中了解自己并不断探索未知的可能,进而在这个图像转向的后现代社会表达其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

在多元文化语境与科技革新的信息时代,青年艺术家的思维、创作、审美等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图像的时代,广告、游戏等编织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的新图像不断制造出新的“图像景观”,产生刺激和快感的同时,也伴随着焦虑和恐惧。如何在这个图像时代寻觅生活的真实本源并找到自身的存在方式,是每个当代人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鉴于此,主办方希冀于通过学年展这一平台,持续关注中国高校艺术学子是如何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这个世界又是如何投射在他们的艺术中,促使艺术学子以宏阔的视角切入其艺术创作。在这些青年艺术家作品图像的背后,往往潜隐着深层的时代文化的呐喊之音。

黑特·史德耶尔将当代文化体制的困境归结为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形态,从而使得作为一种文化体制的艺术展览在其社会性和专业性两种天然特性的矛盾中徘徊挣扎。十年来,学年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与理念表达,或借用相关问题与理念对青年艺术生态进行持续关注,不断激发青年艺术的活力与创造力,大力肯定青年艺术家的感官判断力,鼓励其不断挑战、突破艺术的边界,使其从不同的角度看艺术。因为这个时代,艺术内部和外部正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向科技领域延伸,另一方面也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才有著名艺术史家、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所提及的“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当然,艺术在不断扩展其自身边界的同时,也为不同学科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凡是好的艺术创造都能成为艺术家表达其独立价值、独立思考和独立思维的方式,优秀艺术家总能以全新的姿态对原有的定义进行超越,总能成为这个时代敢于打破陈规与滞后的勇敢者。十年回首,学年展所涌现出的获奖者即是这样的勇敢者,他们此起彼伏,不胜枚举。这些获奖者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观念表达成为这个时代和环境的提问者,这些提问(观念)和回答(作品)形成了一套獨立创造的知识生产,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生成具有深刻的建构意义。因为“知识”及“知识生产”对于一个学术展览来讲,不仅是对已有的文化方式、体制、思维和行为的“建设”工作,而更应该在开放的知识结构中承担起“建构”与“解构”的双重职责。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框架之下,学年展持续参与了青年艺术家的十年成长之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呈现出青年艺术的发展线索与思想脉络,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知识谱系。

猜你喜欢
学术性学年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我国大学出版学术性和商业性失衡问题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英国公布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结果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女生玛丽莎Ⅰ
现在告别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