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高
摘 要:小学科学阅读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阅读为儿童的思维驰骋提供阵地,为儿童科学学习提供新的空间。作为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要进行有机整合,科学阅读还要与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阅读;实验探究;科学素养
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活动方式,所有学科都离不开阅读。科学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之下,阅读相关科学书籍,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进行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科学阅读是科学实验、科学讨论以外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另外一种科学探究。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动手实践活动和动脑思维活动的支撑,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提供机会,科学课的阅读活动为儿童的思维驰骋提供阵地,科学阅读为儿童科学学习提供新的空间。
科学阅读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操作主体是教师。课内外的科学阅读活动与日常的文学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开展科学阅读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科学阅读旨在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实践活动,体悟到阅读给人带来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阅读动机,强化阅读实践的意识,使阅读科学类书籍资料成为一种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文本类的信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提升阅读的效率。在科学阅读活动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一是掌握阅读转化的方法。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资料,梳理出资料的核心线索,用韦恩图、气泡图、树状图等思維导图的方式呈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二是掌握阅读本身的方法。比如比较性阅读和质疑性阅读。比较性阅读通过比较科学读物的内容、形式、观点、方法等,从而提升阅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质疑性阅读就是在阅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形成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2.展示学生阅读的成果。
学生刚开始进行科学阅读往往比较被动,需要教师、家长不断督促。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设各种机会,展现学生阅读的成果。比如举行阅读手抄报展览、阅读心得征文比赛、科学小论坛,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奖励星卡、课外书籍、科技小模型等,不断促进学生对科学阅读的重视和参与。
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成果的展示,激励学生持续性阅读。长此以往,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机整合
科学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家的相关事迹,如爱迪生、屠呦呦、袁隆平;科学技术发明的阅读,如造纸术、转基因技术;重大科学事件阅读,如人类登月、火箭发射;科学史阅读,如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日心说太阳中心说的争论等。这些内容教材已经做了处理,进行简化,言简意赅,不需要再进行处理。但课外阅读材料比较宽泛,来源于课外书籍、网络、光盘等,教师就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定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比如认识太阳系,教师可以搜集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图片、数据、视频等相关资料,做成专题网页供学生浏览,利用平板电脑或在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学习。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百度或google自行搜索查找资料,内容纷繁杂乱,专业用词甚多,不利于学生学习。学习人体的消化器官,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加工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发给学生纸质材料进行小组阅读。对于动植物的繁殖,教师可以把相关视频资料进行剪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像进行阅读学习。
三、阅读与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
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实验操作是科学课堂的主要环节。科学阅读的恰当运用,能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的质量。
1.实验前阅读。在教学《电和磁》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资料,让学生阅读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那就是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学生提出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前的科学阅读,创设了问题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卷入到下面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
2.实验中阅读。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会产生问题或者遇到困难。光靠教师的个别指导是不够的,如果教师能适时提供一些科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解决问题。比如《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各种天气符号,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难度不小。此时教师可以出示气象部门设计的天气符号,以及这些符号蕴含的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自己设计的具有个性化的符号。
3.实验后阅读。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如果在探究活动结束后,能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进行阅读,就能起到进一步巩固探究成果,甚至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比如在教学《物体的沉与浮》一课,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让学生阅读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动物的卵》学习后,阅读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探究很有趣。
阅读是智慧的分享,阅读是心灵的对话。科学阅读就是和伟大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大自然进行沟通,回溯重大的科学历史。阅读作为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广大科学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科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杰《加强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养》
[2]曾宝俊、王天锋《小学科学教师入门十课》
[3]《湖北教育·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