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丽 海景龙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如何解决大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单一,考核体系不健全,党务工作者思想重视不够等问题,需要高校党组织端正思想,树立全面培养的意识;需要提升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制定完备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大学生党员评价标准,构建与社会相衔接的多方位评价体系,倒逼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1-0027-03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科技、文化及综合国力均已稳步进入世界前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民开始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新时代面临新问题,带来新形势,诸如外来文化渗透、价值观异化等问题日益凸显,青年人热衷过洋节、吃快餐、看美剧,对好莱坞明星如数家珍,却不知马列为何物。我们不是民族主义者,不会排斥外来文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时刻警醒,在文化融合的同时反对文化入侵,在全民教育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坚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中華民族特有基因。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对高校普通青年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新形势下,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使其成为思想、学业等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共产党员,以思想引领、行为示范对其他普通同学产生感召作用,带动普通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从整体上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井喷式发展,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下降、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渐凸显:“重发展,轻培养”的粗放式培养模式,导致了党支部的威信不高,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使其真正在高校学生中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进而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值得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党员培养现状
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约130万人,其中学生党员20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4%。[1]规模庞大的学生党员,如果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做出表率,将极大地影响、带动高校普通同学,整体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素养。然而,现实中,学生党员违纪情况并不鲜见,说明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2]
(一)重发展,轻培养
当前,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好大喜功,一心追求党员数量,忽视培养质量。据调查,48%的大学生党员反映所在党支部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但对入党后正式党员的教育、培训较少。这反应出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理念上存在偏差:重发展数量,轻培养质量。因为发展数量是“硬指标”,可衡量,易见效;而党员质量是“软任务”,难衡量,成效不显著。因此,如果没有坚定的党员教育质量观,很容易走上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歧途。殊不知,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思想影响了党员的培养质量和党支部的形象,必须引起重视。
(二)重理论,轻动机
当前,高校党支部普遍采用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对普通同学的宣讲,还是对积极分子的培养,亦或对正式党员的教育,均以讲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关注不够,且考察方式陈旧,无法真正甄别入党动机不纯者。入党动机,是发展党员的首要问题。调查显示,17 %的高校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动机教育不足”的问题。在当前高校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动机”问题,很少专门教育和考察,大多是在专题理论学习时一带而过。预备党员能否入党、正式党员是否优秀主要看学习成绩是否达标、思想汇报是否充分、活动是否积极等,入党动机这个首要衡量标准由于无法直观衡量而形同虚设。入党动机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源,党员只有入党动机纯正,才会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
(三)重说教,轻实效
当前,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主要以民主生活会、党课、谈心谈话等形式展开,这种内容抽象,形式单一的说教式教育常常无法真正走进党员心里,实际效果堪忧。新媒体时代,知识爆炸性出现,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3]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是时代的要求。不同时代的青年具有本时代特色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教育应与时俱进,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95”后、“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应采取微信、微博、网课等多媒体方式开展教育,还可以以参观博物馆、革命圣地甚至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方式开展教育,以更为灵活、多元的教育手段代替集中学习、讲座等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没有触动,无法产生共鸣,则收效甚微,高校应突破大学生党员传统教育模式瓶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探索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新渠道。
(四)重形式,轻监督
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是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助推器。[4]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常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专题理论解读以及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实践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热烈持久,但实际效果如何,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缺乏考核和监督,致使许多好的做法无法真正落地,最后只能流于形式,不了了之。在制度建设上,高校党组织应本着以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的初衷,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且对执行效果加强监督,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现实中,高校党支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即使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被“软化”的倾向,顾忌较多,执行不严,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制约和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高校党务工作者思想不够重视、大学生党员自身自律不强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思想上轻视,工作缺乏有效性
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党组织尚未意识到学生党员在青年文化认同、核心价值观塑造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党员在培养、教育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认识,仍停留在口头上重视,思想上松懈的层面;另外,一些党组织不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忽视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关注热点,致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理论学习,工作存在片面性
人的发展是全面、完整、可持续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缺一不可。党员的示范作用也是全方位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党员也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现实中,部分党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会上,过度强调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武装党员头脑,忽视了对党员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致使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存在片面性,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三)缺乏专人负责,工作创新不够
目前,在高校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几乎全部由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輔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保证学生思想的正确,不极端,不异化。然而,现实中,辅导员除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承担着大量行政工作,加之自身科研任务、学业提升等,常常“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无暇顾及党建工作。新形势下,面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辅导员的党支部书记,几乎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多以学校现有的要求和流程为标准,即使发现新问题,也无暇思考,更谈不上创新。
(四)缺乏管理标准,考核体系不健全
考核是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验,完善可行的考核体系是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指挥棒,也是检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评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致使教育管理实效无法考量,党员培养质量无从知晓。
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通过激发党员同志的使命、担当、荣誉和责任,来保持党组织的先进和活力。[5]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树立全面培养的质量观意识,抓住主要矛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一)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高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制定学生党员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和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严格要求自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争先创优,真正成为 “流动的红旗”。
(二)抓好党建队伍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党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变化,高校党组织要重视新形势,为学生党支部配备专门人员,专项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拨任用上,严格把关,把真正有信仰、爱教育、会管理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党员提拔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同时,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行政事务,使其有时间、精力从事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随意性强、制度被“弱化”的情况,需要着重加强,尤其在学生党员日常教育和培训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党组织关系转介制度等方面,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四)建立全方位考评体系
为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评价时,可以引入360°评价机制,一方面由学校党支部、学生党员自身、班级、宿舍同学等来评价,另一方面,在各种党员活动结束后由相关人员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评体系,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此倒逼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党支部工作行有动力,做有实效,奖惩有据。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着新问题,需要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跟进和思考,创新解决途径,以当下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不断把党的重要思想、理论等内化到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此,才能培养出担当时代大任的优秀大学生党员,才能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共立鸿鹄志、同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林佩云.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122-124.
[2]刘刚.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创新机制探悉[J].科技信息,2011(4):64—65.
[3]张丽娜,王莉,唐雪雷.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如何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J].才智,2009(3):88-88.
[4]李宏波.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03):84-86.
[5]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9-09-27)[2019-10-08].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200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