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云 欧阳元东
摘要 :技能与素养的职业化培养是一种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强调职业素养的渗透与培育的全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职业化培养理念指导下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充分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人才培养目标,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东莞理工学校在职业化培养理念指导下,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职业化;技能与素养;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079-03
1 树立职业素养理念,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的教育类型,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動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报告充分阐明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性决定着其必须紧跟社会用人需求并不断融合社会资源,形成职业化培养理念,达成职业化培养目标。
最近颁布的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求人才培养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职业学校应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按照国家要求,东莞理工学校以技能与素养并重的职业化培养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开创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1.1 准确定位职业学校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职场,进入企业,并能在企业中稳定地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要融入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社会发展中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要求。
1.2 树立职业化培养理念
职业化是指职业人具备的符合职场标准、规范、制度等要求的一种工作状态,包括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面而有效地把职业化的内涵融入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并始终以之为目标,才是真正地把握职业化培养理念。
1.3 完善职业化培养模式
要达成高效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校园成为学生走入社会前的“一半校园、一半职场”实践成长基地,是践行职业化培养理念的唯一路径。按照这个原则,东莞XX学校将职业素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 促进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多元校企合作模式
2.1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2.1.1健全职业素养课程与实训体系
学校与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综合企业内训课程,开发了“成长的翅膀”“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13个专题的职业素养课程;在总结职场“33666”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首创开发大型教育视频《走近企业》,为学生的职场生存与发展提供专业教育服务;根据社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以“服务闭环”理论为基础,融合“服务无处不在”的素养核心理念,又开发了素养专业教学视频《服务关键时刻》,阐释职业人在服务过程中的意识成长点,为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软着陆搭建坚固桥梁;为解决非技术学习领域的实训问题,学校又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职业素养实训平台,为学生的素养提升提供了新平台、新模式。不断深入的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形成了有效的课程体系。
2.1.2开发学习与管理软件平台
学校与工信部授权企业合作,建立移动互联网技术培训与鉴定中心,开发了产线学习系统,运用网络技术,为学生产线实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平台;开发微学习系统,开展微课教学,大量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主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和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三A(anybody 、anywhere、anytime)学习”;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实习管理系统,为学生的实习建立实时管理。学习软件平台的开发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帮助和可能,管理软件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生产实习规范的养成。
2.1.3构建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引导体系
学校与企业合作,从社会用人角度出发,共同研发中职培养质量监测与引导体系。该项目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职业人成长规律、社会特点以及企业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提炼,提取了符合中职学生成长的主动性、合群性、学习动机等8个核心维度,以学生行为为监测点,形成学生自我认知、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一系列反馈报告,以建议形式对学生的成长目标提升、实践提供重要依据与指导,确保本体系与机制能引导学生关注在各个阶段中自身的职业化成长状态与自主管理质量,从而起到系统检测与引导作用。
2.2 校企协同创新,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2.2.1引入新技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汽修专业与大众、丰田、保时捷合作,将业界公认的大众售前、丰田售后、保时捷机修整合成一套可面向整个汽修行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了“专班培养”普适性弱、就业选择与调整方向窄的问题,提高了培养效益。数控专业与Fanuc(日本发那科)合作,引进技术与课程,建成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中心,引进Keller(德国凯勒)学习平台,丰富数控专业仿真课程。会计专业引进和惠、中诚等会计事务所,共建真账实操课程。覆盖所有专业的校企合作,推动学校技术与课程的不断革新。
2.2.2融入专业素养,提升职场灵性
学校汽修专业与北京教育研究所、行业合作,开发专业素养课程和教学模式,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尝试,开展汽修专业素养与技术融合教学,融入职场元素,提升职场灵性,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3强化产教融合,共育职业化人才
2.3.1创办教学工厂
学校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合作,共同投入,在学校共建LED产品制造、芯片封装、装备制造等实训基地,面向华南地区半导体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提供人才输出、企业教练培养、企业员工内训等服务,成为半导体行业全国首个综合人才培养基地,得到国家科技部的认同和资金支持。联合职业院校与华南地区半导体企业构建“全国LED产业产教融合(东莞)职业教育集团”,拓展服务力,实现了学校从与个体企业合作向全国性行业合作拓展,同时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校企合作提供范例。
2.3.2建立项目工作室
学校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开设工作室。迄今学校已成立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室、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组、智能制造项目组、自动化装备制造项目组等。其中,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室与东莞市华昱硅胶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协助企业开发婴童硅胶类产品。截至2017年8月,工作室前后共承接企业设计订单近20项,已有多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纳,有的设计样式甚至已经被企业的客户买断,由工作室学生设计、企业生产的一些产品已经在淘宝、京东出售。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组和东莞宏程影视有限公司合作,为学校的红五月及校庆晚会提供幕后支持,为学校足球队拍摄宣传片《追梦赤子心》,拍摄纪录片《多莞闲事》,拍摄网络电影《神探天使》,拍摄微电影《智取王麻子》。智能制造与自动化装备制造项目组则与企业一道,构建智能制造软性产线,承接企业订单,制造运输机器人。
2.3.3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学校与中汽修协连锁工委合作共建东莞基地,建立汽车维修中心、远程诊断中心、汽车行业岗位能力培训中心、竞赛和认证中心。以基地各中心为依托,依据专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汽协及其连锁工委的优势资源,围绕内部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的考核评价、就业与升学等专业内涵发展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推动专业发展。
2.4 拓展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快速升级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要跟上人才培养步伐,必须通过深度融合方式克服师资培养、课程转化、实训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滞后因素,通过购买服务、共建共享等模式拓展专业建设。
2.4.1共建智能装备制造车间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在学校注册成立集团公司——东莞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同建立智能装备零配件制造车间、智能装备制造车间、机器人智能制造车间等生产实训一体化的生产实训基地,开展机器人、自动化装备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自动化装备与搬运机器人装配与调试、智能仓库装配与调试、机械结构设计、智能软件开发以及智能工厂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生产与实训,构建一个与行业发展同步的智能装备制造学习环境,服务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东莞机器人制造领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2.4.2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
学校与华航唯实、上海ABB、上海新时达合作,开展工业机器人实训场所建设、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学生岗前培训等项目合作,成为教育部遴选的115所“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之一。
2.4.3与清华大学共建大数据专业
2017年,学校主动对接東莞大数据产业发展,通过了清华大学数据科学院的考察,成为清华大学认定的首批中职大数据专业合作示范学校。将携手清华大学校企资源,支持学校开设“数据中心运维”、“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
3 结语
本校的产教融合实践积极又艰苦的探索,为技能与素养的职业化理念培养策略不断完善,培养成效不断提升,因此,本校的这些策略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黄瑞,彭锐.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探讨——以高职院校班主任职业化创新实践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8(09):30-31.
[2]牛陇安.高职学生职业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