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是自由的

2019-09-10 07:22王文丽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者毛姆论语

王文丽

九月初,应邀到郊区某所学校上课。课前和学生交流,问他们暑假读了哪些课外书。第一个学生说:“我读了《论语》。”我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你好厉害,居然可以读《论语》。你能不能告诉我,《论语》是讲什么的?”他沉默地摇了摇头。我问第二个学生:“你读了哪本书?”他说:“我也读了《论语》。”“那么,你可不可以给大家推荐一句《论语》当中对你有启发的话呢?”他也沉默地摇了摇头。我问第三个学生:“你读了什么?”他有些羞赧地说:“我也读的《论语》。”我讶异不已:“为什么你们都读的是《论语》呢?”“我们老师让读的。”一个孩子小声回答了我。下了课,他们的语文老师找到我,不好意思又颇有些为难地说:“王老师,读《论语》这事真不怪我,这是我们区教委规定的六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

多么让人难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阅读不再是出于学生兴趣的需要,而是无论喜不喜欢、无论读得懂读不懂都要执行的一个命令、完成的一项任务。这样的阅读怎么能获得“快感”,怎么能满足学生内心的渴求和愿望呢?假如作为读者这种保底的需求都无法达成,又何来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呢?

有人说:让学生读的是名著啊,是经典的书啊,这有什么不对的吗?当然没错。错,其实在于忽略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把某个人的意志强加在读者身上,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别人应该读什么。

几年前,某出版社举办了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评选。最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瓦尔登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年孤独》榜上有名,《红楼梦》则位列榜首。或许有人会说,“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凸显了现代人的浮躁。其实我想说的是,阅读是很私人的事,要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必强求。

著名作家严歌苓少年时代最推崇的书是《红楼梦》,尽管当时读得似懂非懂,属于生吞活剝似的读。《水浒传》《西厢记》家里也有,她却从未读过。她说自己那时候看书都是凭自己的兴趣挑选内容看,读《安娜 ·卡列尼娜》时,她会把英文的那些句段跳过去,把对农村描写的那些段落也跳过去。这和英国小说家毛姆对于读书这件事的建议不谋而合,那就是——学会跳读。其实我还想说的是,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哪怕是众口一词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够引起你的兴趣,那么对你而言,就毫无意义。

这个世界上的图书浩如烟海,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那有限的时光一定要亲近和享受自己喜欢的且适合自己的书。喜欢读就读吧,不喜欢读,就放下。

阅读者,是自由的。

猜你喜欢
阅读者毛姆论语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镜头中的阅读者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丑角的原型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我的毛姆叔叔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