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敏
摘 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从小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对中小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中小学校园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中小学生形象生动的对世界进行认知,从而不仅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帮助中小学生更加完善的认识这个世界的奥秘。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在校园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成为普遍课堂中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中小学生的中小学科学学习,通过如今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充分的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通过良好的环境创设,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目前为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普遍学校进行中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部分教学工作者而言,信息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往往会让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出现错误的认识。
1.1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足
对于目前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结合,具有非常多的好处,同时这样的应用需要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进行中试,充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的认识有积极的思想。但是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压制之下,部分学校之中试对学生考试的成绩有非常大的重视,其关注的内容完全在升学考试以及相关的重点科目上,大部分的优质教学资源都完全安排在重点科目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学科学教师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其自身得不到充分的肯定,从而安于现状,对其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不进行创新,不仅影响了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让学生失去了对科学的探索的渴望。
1.2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不当
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的同时来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自身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对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虽然也进行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在课堂中通过课件的播放进行教学,课件成为学生注意的主体,本身对课堂中进行控制的教师的主体角色失去了其自身的位置。教师将过多的内容倾注于课件中,让课件成为多媒体的展示课堂,从而让科学课堂成为了课件的欣赏,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1.3教师队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对于众多学校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自身班级的学习成绩,对于肩负着学生的升学压力而言,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各种方面的压力制约着对中小学教师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选择,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大部分中小学的评价教学效果的高与低都是由升学最后的结果为标准的,班级每次的考试成绩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结果相互挂钩,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自身只有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才能够大幅度的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提高。但是对于信息化的现代化教学而言,这样的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占用备课或者上课的很多时间,如此会大幅度的降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与时间进行赛跑,因此为了能够更快的让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教师自身不太愿意去利用多媒体或者信息化技术进行对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良或者美化,学生因此在课堂中仍然接受着相对枯燥的课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师的方式自身有一定的欠缺,但是在更多的教学结果中,可能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不一定比陈旧的方式所引发的结果相比较差,也许当教师真正对课堂重视的时候,他们会真正理解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好处。
2.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通过多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这个时候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其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中,需要利用多媒体适当的进行对中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激发,通过多媒体内容的展示,积极的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强化课堂的学习气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展示,不仅可以丰富课堂中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其形象而且直观的表现内容能够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有趣,中小学生在这样身临其境的环境下,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2.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世界万物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联系,而科学之间也有着学科的交叉,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的方式向中小学生们进行介绍,同时对于一些能够被中小学生理解的课外科学内容,可以通过课件链接的方式向中小学生们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拓宽自己对于科学的视野,通过链接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中小学生对于科学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也可以点燃中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
2.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形象化
对于中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对于中小学生的科学课本中部分知识而言,教师本身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传授,但是如果科学知识涉及到部分较为深奥的内容,譬如地址科学、宇宙科学、物质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的时候,因为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较为深奥,距离中小学生自身的生活也较远,这个时候为了方便中小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进行记忆和理解,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打开中小学生们对于世界的探索,也能够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心去面对未来。
2.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对评价活动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于教师信息技術能力的评价需要组织者以及测评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各项配套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健全,需要对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精心安排,让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评价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轨道上去,为评价的客观、科学以及合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需要坚持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对在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及时让其任课老师进行纠正。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需要对评价指标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判断出教室在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差异,对此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案,最后,对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进行教师资格的认定、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价以及考核奖励等,将其列入对中小学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当中。而中小学校自身需要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作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优测定的指标当中,充分调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中小学科学的课堂中进行使用,一方面能够为中小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的塑造,同时也能够顺应新课改的主旨,让中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科学的学习,去慢慢发现其中的小小科学家,让学校成为塑造对有用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祝春芝.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4(9):29-32.
[2]王莹. 对“国培”背景下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实效性的追踪研究——以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8, 5(34):319-321.
[3]范丽丽, 王云, 王永军,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山西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骨干教师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4):63-66.
[4]黄澄辉.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探微[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22):78-80.
[5]刘青青, 蔡建中.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X县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 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