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9-10 07:22王海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议

王海英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和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体育社团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2-0111-03

1 前言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大学生通过自觉自愿的方式组建而成的,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体育活动[1].2006年《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2].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出:高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3].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高校体育社团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校更具有实践意义.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地位在应用型高校中日益凸显,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1 皖西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 体育社团的种类及数量

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3].根据调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皖西学院共有57个社团,其中体育社团有8个,在所有的社团中所占的比例为14.03%,主要包括球类社团、健身健美类社团和競技爱好类社团三大类.可见,目前不但体育社团在数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种类也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1.2 体育社团的规模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社团成员人数在50人以内的有1个,占总数的12.5%.社团成员人数在50-100的1个,占总数的12.5%.社团成员人数在100-200的2个,占总数的25.0%.200人以上的4个,占总数的50.0%.可见,我校体育社团的规模以大中型为主.通过对社团成员的调查得知,人数较多的原因,一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强烈;二是社团开展活动的氛围比较好,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体育社团总的数量偏少,学生可选择的余地较少,造成了单个体育社团的成员人数偏多.

2.1.3 体育社团的成员情况

2.1.3.1 社团成员的构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男生总数稍多于女生总数,根据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我校体育社团男生女生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46.47%和53.53%,女生稍多于男生.在体育社团开展的项目中男女生各有偏爱,在整体上男女生的比例差别不大,但在某个或者某些项目上的比例失衡较大.在所开设的项目中主要以传统的项目为主,一些时尚的,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开设的较少,不足以激发学生特别是男生的兴趣爱好,在项目开设方面可以稍偏向于男生.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4.62%、12.1%、2.0%和1.28%,通过调查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刚进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是比较新鲜的,对体育社团有着较为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具有了一些管理方面的能力,在社团中主要担当负责人或者管理者.由于考研、考编、实习、毕业等原因,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非常少.所以体育社团的成员主要以低年级的同学为主.

2.1.3.2 社团成员的入会动机

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引起的有意识或没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动机可以激励人们去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或目标你是人们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4].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为强身健体、兴趣爱好等方面,说明学生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想通过课堂以外的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的健康意识较强,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这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二者课内外的结合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2.1.4 学生了解和加入体育社团的途径

调查得知皖西学院大学生主要通过同学介绍、宣传广告、校刊杂志、网络、摆摊纳新、海报、广播等方式来了解和加入体育社团.从图2的统计结果看,摆摊纳新和是宣传广告大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最主要的途径,分别占到总体的58.97%和57.69%;同学介绍占到总体的44.87%,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入团方式.网络这一方式只占到总体的8.97%,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将成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所以社团在进行纳新时应该把传统的宣传方式和新兴的网络宣传手段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进行有效的宣传.

2.2 皖西学院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

2.2.1 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内容

根据调查显示,社团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锻炼活动、组织体育竞赛、提高某项目的技能等方面,另外还包括学校间的交流、组织宣传、社区交流等.但同时它也具有不均衡性,体育社团的开展的活动大部分是校内的一些活动,与校外的交流相对较少.可以适当地扩大社团活动的范围,诸如增加向志愿服务和培训指导等方面的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进行指导,加强与外界学校的交流;与传统项目进行指导,可以成立以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富有个性化为活动内容的体育社团,更加全面地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2.2.2 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设施状况

通过调查,26.92%的社团成员表示其所在的社团开展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很充足;23.08%的社团成员表示较充足;44.87%的社团成员表示可以基本满足;1.28%和3.85%的社团成员表示不够用和非常缺乏.通过与个别社团负责人的交谈得知,有的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高,比如舞蹈协会,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学校的室内场地有限,舞蹈协会开展活动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对场地要求比较低,在操场就可以开展的活动,场地设施还是比较充足的.

2.2.3 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间、时长和频率

通过调查统计社团活动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周末和社团活动日所占比例分别为53.33%、33.33%和13.34%.原因在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是社团主力军,课程较多,加之来自不同学学院,在时间上比较难统一.所以社团活动大部分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者周末来进行,让尽可能多社团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比较高,活动的氛围比较好.

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长有1小时之内,1~2个小时和2小时以上三个时长,占比分别为3.85%,56.41%,和39.74%.社团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2个小时,这主要由人体运动的规律、社团活动内容和强度决定.符合人体运动的合理负荷、强度和时间,才能达到练习和锻炼的目的.

调查显示,社团每月组织开展的活动次数平均不到1次的占比为6.67%,开展1~2次的为13.33%,开展3~4次的为60.00%,超过4次的为20.00%.通过对负责人及部分成员访谈得知,有些社团活动受场地、天气的影响较大,导致活动次数相对于偏少.总体来看大多数体育社团能保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这样有利于维持社团的凝聚力,有利于个人和社团的良性发展.

2.2.4 社团成员对社团开展活动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可知,的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开展的评价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72%、48.72%、1.28%和1.28%.说明社团成员对体育社团当前开展的活动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2.2.5 体育社团的指导教师和教练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3),83.21%的社团成员选择有指导人员进行指导,9.38%选择无人指导,7.41%选择不知道有没有指导人员.通过访谈得知,社团活动指导人员大多是体育专业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责任心较强,表明皖西学院体育社团指导人员配备情况较好,反映了学校体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体育社团的工作.但对于有无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的问题,25.68%选择经常指导,56.54%選择不经常指导,17.78%选择从不指导.可见,大多数体育社团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

2.2.6 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情况

经费是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是体育社团赖以生存和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5].目前我校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会员缴纳的会费和社会赞助.开展小型的活动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如果有大型活动,经费相对就会比较紧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皖西学院的体育社团以大中型为主,体育社团的种类和数量相对于学生的总人数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社团女生的总人数稍多于男生,低年级学生是社团的主力军.参与社团以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为主要动机,纳新主要以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

3.1.2 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组织社团成员进行锻炼身体、组织体育竞赛、提高某项目的技能等方面,与校外的交流相对较少.场地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需求.社团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的1~2个小时,平均每月组织开展的活动安排在3~4次.大部分社团成员对开展活动是满意的,但缺少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体育社团的经费基本能满足社团开展的一些小型的活动.

3.2 建议

3.2.1 增加体育社团的数量,扩大项目种类,大力开发新兴体育社团.

3.2.2 充分利用各种纳新的方式,增加社团的凝聚力和活力.

3.2.3 学校体育职能部门为体育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分工、有合作和相对稳定性的梯形结构.

3.2.4 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深入社区,服务社会.

3.2.5 积极拓宽经费渠道,服务社会,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https://wenku.baidu.com/view/e488520016fc700abb68fcb 1.html.

〔2〕https://baike.so.com/doc/7548373-7822466.html.

〔3〕https://baike.so.com/doc/7865226-8139321.html.

〔4〕王凯.河南省部分本科院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周信德.宁波市体育社团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44.

〔6〕王婉珍.近10年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状况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5-87.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