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摘 要: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一方面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农超对接模式带动农户生产与市场消费需求相结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难度高等问题.本文针对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分析结果对于优化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管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产品;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2-0074-03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农业是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逐渐加快,皖北地区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过剩、卖价居高不下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2018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与小农户共建共享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由超市直接与农产品生产方对接,农产品由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组织农户生产,提高了农产品标准、生产规模和集中度,有效解决了传统供应链中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了农户、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
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在对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定义上,靳俊喜(2014)认为“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或农户联合通过签订契约与超市直接对接合作,是一种扁平式的供应链模式.[1]在对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管理上,张明月、郑军等人(2017)从超市的角度开展研究,运用因子分析和Probit模型分析超市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从而提出了超市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有效措施.[2]陈金波、张俊(2018)等人从农户的角度开展农户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机会主义行为关系机制模式的研究,认为在农超对接模式中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其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农户的组织承诺起到中介作用.[3]郑琪、范体军(2019)等人从供应链整体运作的角度开展研究,认为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促使农超对接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4]
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学者们致力于构建更加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隋博文(2017)从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和绿色绩效三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二级指标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体系,并选取结构方程作为评价方法.[5]杨学分、袁泓(2017)分别从农户、合作社、消费者和超市的绩效因素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6]冯建英、原变鱼(2019)等人探讨了神经网络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神经网络技术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等问题.[7]
2 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在1992年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理论(BSC),由平衡计分卡理论发展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绩效和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体系,是一套系统的可量化的绩效管理方法.2000年,Brewer等人将BSC运用到供应链绩效管理上,根据供应链运营的特性,在BSC原有的四个维度基础上增加了供应商管理维度.
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绩效需要财务绩效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的衡量,一方面,本文将参考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因皖北地区具有农村产业支撑不足,农户家庭经营力量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特点以及蔬菜产品运输具有易腐易烂等特性,构建了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财务维度.财务维度用“现金周转率”、“成本降低率”、“销售利润率”进行具体考量,主要关注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整体经济效益.“现金周转率”用主营业务收入与现金平均余额比率衡量,反映了供应链整体对现金的利用效率.“成本降低率”用货物成本降低额与按上年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的百分比衡量.“销售利润率”用利润额与销售收入之比衡量,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分析供应链获利能力.
2.顾客维度.顾客维度包括三个指标,“顾客满意率”衡量顾客对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终端提供产品的满意程度.“顾客投诉率”通过顾客对供应链终端提供产品、服务投诉次数占比衡量.“重复购买率”通过顾客重复购买总量與总购买量相比衡量.
3.运营维度.运营维度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和学习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供应链响应速度”衡量从农户接收订单到交货所需要的时间.“物流设施完善度”衡量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是否具备在物流全过程中为货品流动服务的设施,由于蔬菜产品具有易腐坏性的特点,供应链快速的响应速度、完善的冷链运输设施能够使供应链成本降低,从而影响绩效水平.“信息准确度”衡量农超对接主体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效率.“信息交互度”衡量农超对接主体间信息的分享程度.准确的信息才能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信息透明能够增进对接主体合作效率,对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培训投入”衡量农超对接中超市或合作社对农户种植水平的培训情况,农户的种植水平对供应链绩效具有直接影响.
4.质量安全维度.质量安全维度考察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提供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货物保鲜度”衡量供应链提供蔬菜产品的新鲜程度,反映了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优越性.“货物绿色度”衡量蔬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程度,反映供应链的质量管理能力.“货物损失率”衡量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流通过程中的毁损情况,包括运输过程、库存及超市展示过程中造成的损坏.
5.对接关系维度.对接关系维度考察农超主体间的对接情况.“对接关系稳定度”衡量对接主体间合作关系的稳定程度.“对接违约率”衡量合作过程中对接主体间的履约情况.“对接协调度”衡量对接主体间的协调程度以及对接主体与供应链整体的协调程度.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涉及多个主体,主体间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等不尽相同,对接关系的稳定性、协调度以及履行合约的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有直接影响.
3 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3.1 确定因素集与评语集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边界不清的影响因素定量化,从而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的一种方法.它分析过程和结果清晰明了、系统性强,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评价分析.[8]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根据研究问题及总目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即措施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9]本文运用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对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
因素集是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集合,我们使用符号W来表示,本文选择Likert五级量表,将评语集用V=[v1,v2,v3,v4,v5]表示,从而得到评语集V=[不符合,较少符合,符合,较多符合,非常符合].
3.2 确定隶属度矩阵
隶属度指多个评价主体对某个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作出评价的可能性程度.本文通过收集专业人员依据评判等级对评价对象评价的数据,计算各评判等级数据所占百分比确定隶属度向量,从而得到隶属度矩阵R=.
3.3 确定权重向量
本文根据构造的指标体系设置了一个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的绩效评价结构模型,共设有5个维度17个指标.此指标体系是一个同时包含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适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Saaty的标度法,邀请相关专家根据指标体系对其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专家提供的权重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具有一致性的判断矩阵A=[ai],i=1,2,3,…,n.
3.4 确定评价模型
根据已确定的隶属度向量和权重向量可得模糊评价矩阵为:
根据以上算法,本文向皖北地区的零售企业发放根据本文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设置的调查问卷,共回收120份有效调查问卷,整理相关数据后,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标体系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比较,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以质量安全维度为例,将对应题目五级选项出现的百分比作为模糊评价中的隶属度,得到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维度”绩效的隶属度矩阵为:
由此可得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各维度绩效评价得分,NC2=78.43,NC1=73.54,NC5=66.89,NC3=63.15,该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整体绩效N总=71.28.
4 结语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对皖北地区农超对接模式蔬菜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运用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将绩效指标量化并计算出绩效得分,为皖北地区的蔬菜供应链管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农超对接模式的蔬菜供应链有利于皖北地区超市和农业生产基地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提供更为新鲜的蔬菜,提高顾客满意度,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管理能力较弱,没有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传导机制;运营能力亟需提高,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合作社或农业生产基地管理能力较弱,造成对接违约,从而影响对接关系稳定度.
参考文献:
〔1〕靳俊喜.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理与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21-25.
〔2〕张明月,郑军,薛兴利.超市参与“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5):784-785.
〔3〕陈金波,张俊,夏鹏蕭,张玉莹,孙青青.“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机会主义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2):128-139.
〔4〕郑琪,范体军,张磊.“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收益共享契约[J].系统管理学报,2019(4):742-751.
〔5〕隋博文.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广西—东盟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9-136.
〔6〕杨学分,袁泓.基于AHP模型的农超对接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5):71-74.
〔7〕冯建英,原变鱼,李鑫,张小栓,田东.神经网络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9(1):366-373.
〔8〕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9〕许树柏.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