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生艺术具有天然亲民的另类之美,创作者通常是没有任何艺术训练经验的普通人,创作工具和材料无需刻意准备,创作风格和手法自由而独特,不受学院艺术美学法则的约束,画面表现和主题内容完全来自于内心世界的冲动,是内心痛苦、抑郁、阴暗、伤心、愤怒等情感的迸发和直白表达。原生艺术与生俱来的特征,使它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治疗的有效手段,既可以作为个体的自我心理疗愈,也适用于社区居民、学校等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
关键词:原生艺术;心理健康;创作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面向心理健康问题治疗的原生艺术介入研究与探索”(2017GWQNCX056)研究成果。
一、原生艺术的“另类之美”
区别于唯美的学院艺术,原生艺术具有天然亲民的另类之美。原生艺术创作者通常是没有任何艺术训练经验的普通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贫困潦倒、疾病缠身的社会弱势群体人士,但他们却对视觉表现艺术如绘画、手工拼贴等有着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原生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无需刻意准备,随手捡来的废旧材料都可以用来进行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创作风格和手法自由而独特,不受学院艺术美学法则的约束,画面表现和主题内容完全来自于内心世界的冲动,是内心痛苦、抑郁、阴暗、伤心、愤怒等情感的迸发和直白表达[1]。
原生艺术与生俱来的特征,使它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治疗的有效手段,既可以作为个体的自我心理疗愈,也可以适用于社区居民、学校等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
二、原生艺术在心理健康问题防治中的具体实践方案
(一)前期工作
1.治疗对象的分类与筛选
通过原生艺术治疗讲座与各种渠道宣传,使群众对原生艺术治疗的概念、特点、作用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给报名者发放调查问卷,对报名者的生活背景狀况、心理问题等做初步的摸底;同时,在现场组织报名者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工作人员整理好每一个报名者的信息,并做好报名者资料的保密工作。个人资料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问题、绘画兴趣、绘画功底、创作时的情绪和态度等,这些信息对于后期治疗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治疗的效果评估对比至关重要。
原生艺术治疗适合于绝大多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背景、各类身心健康问题的人群,但是从治疗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对合适对象的筛选更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发挥。首先,情绪极不稳定者、重度精神疾病患者不适合进行原生艺术创作,须到专门医疗机构接受医药治疗。其次,绘画兴趣不浓、创作欲望不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的对象,可以参与原生艺术治疗活动,但是后期作品效果和心理治疗可能不够理想,需要在活动中调动其创作兴趣,帮助其将真实情绪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类报名者属于原生艺术治疗活动普通参与者。最后,有着浓厚的创作热情、作品情绪表达真挚、画面感染力强的报名者,属于原生艺术治疗活动的优质参与者。这类有艺术天赋的参与者在后期极有可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并且因为其心理情感得到真实的表达,更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发现与治疗[2]。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类优质参与者只占所有报名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在原生艺术治疗的创作活动中,我们要重点观察并培养这部分对象,并让他们带动活动的其他参与者,以提高团体人员整体的治疗效果。
2.原生艺术治疗培训
(1)工作人员培训。原生艺术治疗含括了艺术、心理、教育多个专业领域知识,原生艺术治疗对象一般是没有任何艺术创作经验,且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简单指导、协助的人员。在创作实践中至少需配备1名医疗护理人员、1名心理咨询师、1名绘画艺术专业人士、1-2名社会义工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通常不是全面通晓原生艺术、心理治疗的人员,因此,在治疗实践的前期,需要对工作人员和家属等相关人员进行原生艺术治疗的专题培训。
原生艺术治疗前期培训的作用在于: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义工志愿者等对原生艺术的认识,以及原生艺术作品效果的鉴赏能力、原生艺术作品心理问题评估能力;帮助建立对有身心健康问题的特殊治疗对象的正确认识;提升艺术专业人士心理咨询、艺术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水平。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的本质,原生艺术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艺术的一般表现手法;构图、造型、颜色、质感在作品创作中的运用与效果;作品中绘画元素和绘画内容的心理象征意义;原生艺术的治疗功能和原理。
(2)治疗对象的培训。在正式的原生艺术治疗活动开展前,对参与对象培训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提高参与者对原生艺术创作活动的积极性;指导参与对象通过原生艺术创作实践进行自我内心的外在表达;挖掘参与者的艺术潜质,提升自我价值和自信心。培训内容包括:了解艺术与心理的关系,艺术对心理的影响,原生艺术治疗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让参与者正确认识原生艺术,提高活动参与兴趣,在创作中无需顾忌画面美感法则、外在环境的限制、他人的眼光,尽情表达内心感受[3];以现场展示、体验的方式,对原生艺术创作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做简单介绍。参与者在实际创作中亦可根据个人需要,灵活应用创作材料工具。
(二)原生艺术治疗实践正式开展
经过前期培训后,原生艺术治疗活动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活动参与者(治疗对象)在特定的固定空间场所中,由艺术专业人士和心理咨询师从旁观察,适当引导,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协助,在不干扰参与者创作的情况下,让其自由创作。
通过原生艺术创作进行的心理健康治疗,不同于生物治疗。在作用原理上,原生艺术治疗属于自然治疗,是让患者通过调节心理防御机制,情绪的表达与释放,将潜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视觉呈现,找到症结所在,达到自我疗愈的目的[4]。在效果上,并不像生物治疗立竿见影,需要足够的时间,参与者(治疗对象)每周需安排2-3天进行原生艺术创作。正式原生艺术治疗创作训练需要持续半年到1年的时间,参与者通过训练实践掌握正确的原生艺术治疗创作方法,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改善。同时,逐渐将原生艺术创作变成日常活动习惯,达到心理健康疾病终身防治的目的。
1.原生艺术创作活动场所与条件
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受到干扰,影响作品创作。因此,在活动场所的布置上,要以“安全、温馨”为准则,空间大小适宜,自然光线充足;在创作工具的配备上,提供充足的基础常用、使用方便的创作工具,包括铅笔、碳精条、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水彩颜料、墨水、素描纸、水粉纸等[5]。
2.原生艺术创作活动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分工
艺术专业人士:负责适当指导、引导、帮助参与者将心中所想在创作作品中得以表达;在参与者有意愿表达的情况下,与其进行交流,倾听其作品的解释说明。
心理咨询师:观察参与者创作时的状态和作品表现的内容,并加以心理分析,并做好记录。
医务护理人员:负责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良情绪的控制,突发身心疾病症状的处理。
协助人员:做好每天出勤人员的记录,工具保管与发放,参与人员作品的整理與保管等日常工作。
3.原生艺术治疗创作训练主题内容参考
原生艺术治疗创作主要鼓励学员自由创作,但是考虑到活动开展初期学员未适应治疗模式,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如抑郁症患者难以做出绘画主题内容的决策等情况,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可以适当采用以下创作主题方案(如表1)。
(三)原生艺术治疗实践后期心理评估与对比
参与者经过半年以上的原生艺术治疗的创作实践,活动工作人员将分方向对参与者进行测评,对比前期参与者测评结果,分析评估综合治疗效果。艺术专业人士将主要从参与者创作作品的主题、颜色的应用、绘画内容、画面的造型结构、创作者作品的个人介绍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总结分析[6]。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测评和面对面交流对参与者情绪、状态、行为方面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将每位参与者治疗前的综合信息与最终测评信息进行系统录入,并完成原生艺术治疗实践报告编写。
三、结语
艺术一直与精神心理有关,人们在艺术创作中内心得到慰藉,是内心危机时刻的缓和剂。原生艺术作为艺术范畴中的一个门类,在适当的引导下的原生艺术创作,可以成为人们心理健康问题防治的自助形式,用自然的治愈力量修复混乱的心灵,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美术治疗[M]. 缪青,巩丽群,柳岚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勇男.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效果探析[J].艺术教育,2017(22):144-145.
[3]王春辰.“艺术介入社会”:新敏感与再肯定[J].美术研究,2012(4):27-32.
[4]闫彦宁,李奎成.社会心理作业治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5]曹杰.艺术治疗在智力障碍、自闭症人群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0):166.
[6]王宁,等.绘画艺术疗法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20-22.
作者简介:李顺利,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