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努力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方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内容和关注重点都有了许多的不同,因此要对第二次强化污染源普查的创新、不足和工作成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之后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思考
全国污染源普查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染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两次污染源普查中的差异,问题和有待提高的不足,吸取了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接下来提高普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打下基础,努力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将污染源普查的成果真正用到实际。
一、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内容意义
我国国情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全国污染源普查,只有准确真实的普查数据才能为接下来的环保工作提供助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生产活动和人民日常生活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污染源普查政府可以对社会生产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认识。
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的,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2007年至2009年,这次按照国务院2016年10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决定把2017年12月31日当做标注十点,开始进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主要普查范围是在我国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1]。本次普查从工业农业生活等对个方面普查生产排放污染的污染源,普查手段主要是发放普查表格,努力做好普查工作的前期计划,普查落实,总结整理等三个阶段,对普查的污染源进行登记,对普查对象的信息做好整理。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处于从数量到质量的蜕变中,其中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就在于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获得可靠数据,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社会社会所需的绿色生态提供帮助。通过普查,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污染源的数目地区和存在的行业,将污染的来源产生排放处理过程弄清楚,完善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污染源统计,建设相关信息库和数据统计网络,帮助政府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宜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策略,完善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式,推进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助力。
由于污染源普查的覆盖范围广泛,调查行业数目较多,统计数据数量较大,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高,工作压力较重,因此为了保证污染源普查的成果真实可信质量合格,就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其中主要有以下两项:《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技术规定》明确了全国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对数据的审核目的标准程序,和过程方法,并对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要确定定性和定量的质控标准;而《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规定》中则要求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从普查方案的设计制定开始贯穿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选择、污染源登记汇总、普查表填写、污染源现场评测、普查数据审核汇总上报等一系列过程[2]。
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较,这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我国的生产结构和污染来源与十年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必须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十年前,对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在于对污染的数量控制,而当前我国正在努力面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决胜挑战,整个公众认识和社会对环境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背景有了新的变化,因此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从数量控制改革为质量改善。如今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多个部门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在普查工作中,不同部门的相互协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环保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对环境的监管普查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项目,就必须要尝试在工作中结合信息发展的新技术,将创新的科学技术结合到原有的人工普查手段中,利用互联网和遥感无人机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快捷方便的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在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第三方公司的服务也为普查工作贡献了新的力量,借助第三方公司的专业技术,丰富了普查工作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了普查工作的开展效率,补充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能力,发挥了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推行添砖加瓦。
三、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经验总结
首先要保证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技术水平,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选择培训管理,普查工作的积极推进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对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就必然提升,只有更高技术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推进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工作的负载型不断提升,普查工作的参与者是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工作推进的核心力量,所以要重视对普查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把关,严格对待工作人员的选聘任用培训管理,因为这是后续工作的重要基石,要选出有较强责任心,积极进取,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良好的人选加入普查工作,才能使得后续工作顺利进行[3]。其次要重视各个部门相互协调联动,资源信息共享,从省市县乡村等多个工作级别分工协作共同参与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所必须的是社会各界与各个职能部门长久的联动支持,利用现在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充分链接各个社会层次和职能部门,将全国污染源普查真正变成合作攻坚的模式,将工作内容依次有序的推行,减少基层不必要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益[4]。
四、结束语
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此次普查工作的工作背景、工作內容、工作核心、工作手段都有了较大的不同,需要对普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升普查的工作效益完善普查的工作成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环保工作提供有力可信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贾睿,张宁,李卓.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04(11):165-167.
[2]周敏捷,范海燕,骆倩,等.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的思考探索[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1):198-200.
[3]张震,赵银慧,王军霞,等.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环境保护,2017(7).
[4]李宁,张红亮,马银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02(09):110+112.
(作者单位:南通国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