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教育局
地处冀南平原的邢台,有着崇尚知识、尊师重教的传统,历史上曾培养造就了一批令人景仰、令后世子孙感到自豪的伟大人物。步入新时代,邢台教育人更是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社会的担当和对人民的负责的情怀,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永恒的追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让贫困不再代际传递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受教育者受到应有的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最重要的基础。
2018年,我市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2.5万人次,落实资助资金3.84亿元。这是我市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让受教育者不因贫困而失学所采取的诸多有效措施的结果。“十校连万户”职业技能扶贫,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临城县黑城乡南白鸽井的赵占勇,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扶贫培训,成了技能致富的“领头雁”、年收入15万元的大棚种植“能人”;平乡县建档立卡户董春瑞,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扶贫培训,已经在当地一家童车车架厂就业,焊接车架,工资收入明显增加。“三环节七步走”(“三环节”指资助工作的“准备—评审—资助”;“七步走”是指将学生资助工作分为健全组织、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安排动员,宣传排查,摸清底数,班级初审、班内公示,年级复审、年级公示,学校终审、全校公示,规范发放、材料归档)教育扶贫的做法,在模式上进行创新,确保了资助扶贫的精准有效。威县教育局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扶贫先扶志,建立学生关爱体系,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形成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離不开完善的育人体系。邢台各级教育部门集思广益,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在育人体系上做文章、想办法。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社团活动、校外教育等各种育人体系相继形成,极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临西县玉兰小学将本土红色基因文化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机结合起来,在小学生“劳动教育”上积极探索,为“三进”工作摸索出了一条易操作、可推广、有实效的实践之路。隆尧县利用本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的优势,积极投身“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工作,开发开设楹联文化校本课程,讲授传播楹联写作技巧,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楹联文化氛围,提高了楹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教育就是要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让学生触摸未来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呼唤。邢台教育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内丘中学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第十二中学的网上阅卷系统,方便了教学管理和精准教学。借助家校互动平台,让学生每次考试自动生成个性化成绩报告,方便了家长与任课教师的互动交流。
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信息化中成长就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