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决策采购

2019-09-10 10:49段洪萍

段洪萍

摘 要:在全新阅读环境下,读者文献资源需求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已经很难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读者决策采购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购模式,由于其能直接反映读者的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的欢迎和采用。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实施读者决策采购,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结合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两者相辅相成,共享资源和成果,形成学科知识服务体系,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關键词:读者决策采购;文献资源建设;学科知识服务

一、我校图书馆采购模式现状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大支柱。拥有结构相对合理、图书资料利用率高的文献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有明确的要求: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应达到国家办学要求(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生均藏书量应达100册;生均年进书量达4册,图书资料(含电子类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每年全球大约出版纸质图书100多万种,中文纸质图书就有30多万种。其中版本众多,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有限,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相对合理、完善的文献资源,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图书馆每年纸质图书采购金额会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相对的调整。采购方式主要以图书馆采购人员勾选图书目录,向书商发送电子订单目录为主。其他的采购方式有读者网上荐购、图书交流会现场采购,以及接受读者图书捐赠等。

二、传统图书采购模式的局限性

(一)采购执行难

我校是所省属经济类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会计学等十几门专业课程。图书馆需购置符合相关专业的最新的文献资料以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由于出版物众多,一些新型学科、交叉学科增加了选书的难度。采购人员对所设专业的内容了解有限,对读者的需求精确判断越来越不现实。出现了“你买的书我不需要,我需要的书你没有”的现象。

(二)纸质资源利用率偏低

近年来,电子文献资源因其内容丰富、查阅便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我校对电子文献资源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2019年我校购买纸质图书的资金占整个文献资源购置费的32%。纸质图书的购买成本在逐年增加,馆际互借使用成本日益增高并且难以有效弥补文献的缺藏。这些因素造成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的借阅率逐年下降。据统计,近5年来(2013.1.1—2018.1.1),我校图书馆经济类图书的借阅率分别为86%、71%、70%、54%和1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6年图书馆购书2万余册,截止到2017年年底,有4152本图书借阅次数为零,占当年购书总量的14.8%。馆藏利用率低是目前许多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

(三)我校图书馆每年都需按学校所拨的经费预算来购买图书

但受学校采购资金和采购计划变化的影响,会出现临时加大采购任务的情况。为了能按时完成采购任务,在图书订购时难免会出现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图书质量的情况,从整体上影响了文献资源的质量,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四)对捐赠的图书缺乏统一的接收标准

图书馆因各种原因对于捐赠的图书大都采取来者不拒、全部接收的政策,一些出版时间较早、污损严重、毫无阅读价值的图书也占用了一定比例的图书资源。

三、读者决策采购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采购重要组成部分

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读者决策采购,又称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s)需求驱动采购,即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方式,由读者荐购图书。这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所选的图书信息来自读者,由图书馆审核查重后确定购入。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近年来逐渐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大学与专业图书馆得到推广和采用,其中75%为研究性大学,尤其以美国图书馆发展较快。读者决策采购打破了图书馆传统采购的一些局限性,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体现了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理念,使馆内文献资源均能得到有效地利用,使资金与资源浪费情况得到改善。这种“因需而购”理念的应用,符合现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优质服务已成为我国各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理念,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作为优质服务的有效举措之一,在因需而购的具体实践上有待展开深层次的探索。

(一)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实施方式

1. 图书馆通过联机目录(OPAC)获得购买信息。图书馆将出版商提供的符合本馆藏书政策的书目MARC数据导入图书馆书目系统,并对出版年限、数量、图书内容等方面做预先设定。在读者检索浏览OPAC书目过程中,若读者推荐量、点击量、试读次数、打印次数等量化指标达到图书馆预设值时,就会触发后台程序自动发出购买或租用指令。读者并不知晓参与了图书购买的操作程序。

2. 通过网络书店获得购买信息,这是一种读者直接面对出版商的线上PDA模式。图书馆需与出版商签订了PDA合作协议,读者在网络书店发现适合个人需求的图书,可以直接点击购买。系统将检测读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所选图书符合图书馆的收藏标准。得到许可后,此书会列入图书馆馆藏购书目录。

3. 通过馆际互借获得购买信息。在读者提交馆际互借的过程中,若需要的文献达到了图书馆预设的采购标准,学科服务部门将启动快速订购原则,图书到货后,按照先用后藏的原则交给读者,先阅读后借阅。

4. 通过纸质文献资源荐购获得购买信息。读者通过网上荐购、填写荐购申请表、组织荐购活动等方式向图书馆提交所需要的图书。图书馆经过审核、查重后,在规定时间内订购回馆。对于没有购买安装PDA模式相应软件的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荐购是我校主要的读者决策采购实施模式。

(二)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实施的优势

1. PDA模式的本质充分体现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以读者为中心”的资源建设理念,发挥了读者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作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长期不重视读者话语权、馆员主宰馆藏的格局。作为新的采访模式的补充,缓解了传统采访模式导致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

2. PDA模式能够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通过PDA模式获得的图书购买信息直接来源于读者,最能体现读者的需要,借阅率也有所提升。据统计,通过PDA模式选购的图书借阅率达到95%以上,复借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纸质文献资源荐购成为我校主要PDA采购模式

(一)纸质文献资源荐购实施途径

1. 定期发放和回收电子订单目录。图书馆采购人员定期将书商发放的电子征订目录发给各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再根据所给的电子目录进行勾选。图书采购人员将勾选的电子订单目录及时收回,经筛选去重后于规定时段里订购。这是最常用的PDA订购模式。

2. 定期组织图书荐购活动。图书馆除了开通网站荐购、电话荐购等渠道外,图书馆采购人员还定期将荐购信息表发放到各院系,教师填好荐购信息表后,将其转交至图书管理员。我校图书馆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时间在全校开展了“你选书,我买单”的图书荐购活动。荐购的图书,及时有效地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得到了院系教师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参加图书交流会现场采购。图书现场采购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 第一,邀请部分专业课教师参加书展交流会现场选书;第二,把出版社或书商请进来,在学校举办书展,让读者直接面对面荐购图书。

4. 教学院系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每年都会集中采购一批图书,这些书籍作为荐购图书进入到图书馆当年的订购计划中。图书经过加工后,能立即被教师借阅使用,这种方式选购的图书质量最高,时间流程最短,借阅率也是最高的。

(二)创造读者决策采购的实施条件

图书采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订购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读者,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和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并要做好筛选查重以及后期的图书质量评估工作。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选书团体,以及可以和读者能够及时交流沟通的渠道显得尤为必要。

1. 设立学科分馆,通过分馆馆员发布和收集图书订购信息和组织各项活动。我校根据所设专业课程,将相近学科的院系相对集中办公,并于2010年设立了管理学馆、经济学馆、理工馆、人文社科馆和综合馆5个学科分馆。通过分馆馆员联系对口院系收集和发放各项订购数据;征求期刊、电子数据库的征订意见;组织各项图书荐购活动等。

2. 让学科分馆成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图书馆每年都会根据院系所设专业分拨一定数量的图书到学科分馆。教师荐购所选购的图书经过加工后也会放置在各个学科分馆。目前,学科分馆共有图书4万余册,期刊200余种。学科分馆的设立成为教师学习研究、辅导学生论文、查阅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借阅率也大幅度提高。

3. 构建相对稳定的选书团队。为了能及时地获取图书采购信息,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保持订购渠道的畅通,图书馆在各院系成立了由院系科研院长、学科带头人、科研课题主持人、科研主力教师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选书团队。通过科研秘书和分馆馆员定期向他们发放和回收图书订购信息。这些订购信息最能反映一线教师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采购质量较高。

4. 教学院系购买的图书经过加工后会放在各学院所在的学科分馆,便于教师借阅查询。这种方式简化了图书采购的流程,缩短了图书采购到馆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受到院系教师的欢迎。这是最典型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同时也表明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在我校已经初步实行几年了,有了进一步扩大范围的基础。

五、结合图书馆学科服务形成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一)学科服务必须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工作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内容。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使图书馆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从 “书本位” 的被动式服务转向“人本位”的主动服务。对文献资源的宣传、荐购和评估是学科服务工作的一部分。离开了馆藏资源,学科服务就成了“无水之源”,难以开展工作。

我校开展的部分学科服务项目:

1. 開展信息检索课程、专题讲座、新生入馆教育、预约讲座等信息素养教育,组织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宣传材料,指导读者学术资源获取和利用技巧。

2. 依托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展信息检索、代查代检、文献传递、论文检测等信息服务,满足读者各项信息需求。

3. 开展学科馆员工作,与院系保持联络,依托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提供学科跟踪、资源推送、查收查引、学科情报分析等嵌入式学科服务,为科研与教学提供支持。

4. 参与图书馆门户网站、学科资源建设,搜集、整理、揭示、通报各类学科信息资源,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为各项服务和学科资源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5. 下设学科文献信息研究室,开展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撰写学科分析和人才评价等各类评价分析报告,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作用。

(二)文献资源离开了学科服务,必然会影响知识的利用率和开发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图书馆在实施读者决策采购过程中,把图书荐购和文献资源服务融入到较为成熟的学科服务平台,实行“一套班子,两套服务”。两种服务的融合,提高了效率,两者相辅相成,共享资讯,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工作结合在一起,实行资源和成果共享,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1. 两种服务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相同。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工作针对的服务对象都是所有在校的广大师生读者,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服务。与院系保持联络,提供学科跟踪、信息资源推送等学科服务。我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中就吸收了资源建设部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参与学科服务。

2. 两种服务所需要掌握的信息范围相同。两者都需要熟悉了解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教师正在研究的课题、各学科的发展动向等。

3. 和一线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实时了解各院系所设的专业、科研项目、教师科研研究的方向等。这些信息不仅能作为图书馆订购图书的依据,同时也为学科馆员提供了服务的依据。学科馆员可以结合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方式全方位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为图书馆提供各项文献使用评估数据也是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

4. 成立阅读推广部。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及各类文宣材料、橱窗、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指导读书协会、非常道人文讲坛等社团开展阅读推广、文化活动。通过收集、整理阅读推广数据、文化活动反馈等方式,宣传图书馆文献资源,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各项数据和分析报告。

(三)学科知识服务是学科服务必然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呈指数型增长,知识在新的社会关系下也相应地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知识和知识同化在增加,但是社会知识水平却增长缓慢,这说明了知识的利用率和开发率并不高。很多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知识服务是面向用户需求解决过程的深层次服务,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逐渐从传统的提供、整理和传递文献的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和传递,即知识服务。

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服务人员的优势,以有效满足学科用户的学科知识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各类学科资源和服务,将增值的学科知识信息提供给学科用户,满足其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美国专业图书协会(Special Library Association,SLA)原会长克莱尔(Clair)认为:“时代已经从追求信息发展到了追求知识。当知识共享成为一切事情和交流的基础时,学科知识服务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信息的方法。”[1]学科知识服务,已成为未来大学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学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体现了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已逐渐成为判断该大学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我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科馆员需要从不同的渠道收集获取学校的专业信息、重点学科信息、科研信息、学校的发展规划等必须掌握的信息。教师也需要从不同的平台和渠道获得学科服务信息,图书馆缺乏一个把学科服务和文献资源服务整合在一起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上,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方式登陆平台。平台的内容除了可以直接查询到各院系所开设的专业、重点学科、科研课题、学科博客、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学科服务项目外,还应增加知识服务、创客空间、个性推送等栏目,为读者提供知识挖掘、知识分析、知识聚类等深层次的服务。学科服务和文献资源建设可以共享信息、相辅相成,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学科知识服务。新的学科知识平台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全面,更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要。

六、做好文献资源调查评估工作

评价即对某个对象通过观察、计算与咨询的方法展开相应的复合分析研究与评估, 以明确对象的价值、意义或状态。对文献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是采访人员了解和掌握读者实际需求,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和保证。采访人员分析高校读者阅读倾向以及图书馆文献利用率, 制定科学合理采购计划, 真正做到所购新书都是读者最需要的。文献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有效的跟踪与分析评价, 可以及时发现读者决策采购开展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订购计划。

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采购范围和采购数量是否正确,检验文献采访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调整文献采购策略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馆藏文献资源利用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文献资源利用率调查包括对本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调查方式包括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专家对相关文献的综合评价、通过管理系统查询相关数据等。需要获取的数据包括文献资源的借阅率、拒借率、各学科文献的占有比例、电子资源的点击量等。

七、实施读者决策采购的局限性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能直接反應一线教师的需要,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减少了浪费,使文献资源得到优化,提高了借阅率。但是通过读者决策采购订购的图书是整个图书馆图书订购计划的一部分,受当年订购资金的约束。因此,通过此种形式订购的图书不能超过一定的资金比例。

通过读者决策采购订购的图书不是无条件全部订购,需对所订购的图书清单进行审核、查重。教学用书及科研用书复本数也须根据专业师生人数以一定比例入藏。删除不符合订购原则、出版时间较长、购买价值较低的图书,减少资金的浪费。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实施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因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订单数据完全依赖于读者提供,在数量和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从发放订单到回收,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订购模式。

对于自己需要的纸质图书,大部分教师更愿意自己购买、长期私藏这些图书,而不是需要通过借阅途径才能使用这些图书。这也是影响教师参与图书荐购活动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八、结论

高校的发展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不断改进工作模式,不但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文献保障和服务支持,还应在其中积极寻求机会、发挥作用。

读者决策采购在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相对合理、完善的文献资源,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把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学科服务体系,符合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符合目前提倡个性化服务的趋势。随着更方便、更科学采购技术的出现,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Z].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