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教研先行

2019-09-10 07:22:44郭彩清王锦绣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我园课题教研

郭彩清 王锦绣

专业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度关注教育质量的当前,“研究型”教师逐渐取代“教书匠”教师,成为当今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如何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型”的角色转变,教育教研先行是重要一步。我园主要从完善教研管理制度、探索多种教研形式、优化专业发展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总结实践经验四方面来保障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我园的教研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教研与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日常的教研工作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为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提供真实的一线素材;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又为日常的教研工作提供理论指引、实践调试等方向性支持。我园主要从教研时间、参与人员、内容等方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障教研工作有效落实,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1.时间既固定又灵活

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是繁忙、琐碎的,教研工作与幼儿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但又独立存在于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有质量的教研就无从谈起。

我园教研时间依据不同的教研形式呈现既固定又灵活的特点。分组教研、研究共同体教研为每周二、三、四的半日备课时间,在相对固定的地点由教研员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子课题研究组定期每月月底集中讨论、交流;班级教研每周一次,由班级教师自行确定教研时间;微信平台教研(简称“微教研”)每周一先由教研室在微教研群发布话题,教师在一周内利用零散时间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最后利用周末时间,教研室进行梳理小结并将结果发布到微教研群。

固定而灵活的时间安排,既不影响教师的日常工作,又能使他们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参与教研活动。

2.人员既稳定又有变化

高质量的教研往往有一个管理科学的教研团队在支持。根据我园的教研需要,由园长牵头,业务副园长、教研主任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园本教研工作。

首先,我园在落实“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改革班级教学人员安排,由“两教一保”变为“三教”制。“三教”制的实施既让班级三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研活动,获得专业发展,也提升了我园的保教质量。

其次,我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研。主要包括线上教研和线下教研。线上微教研按照年龄段分组,研讨共性问题,由幼儿园兼职教研员负责组织;线下集体教研按照带班时间分组,老中青结合,由教研员组织;自主教研依据个人特长、爱好自由组合,由骨干教师组织,围绕共同课题展开研讨,每组3-6人。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实现了全园教师随时、随机、随处无障碍交流,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

3.内容既连续又即时

教研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教研工作质量。

我园教研的内容一方面来自管理者对教师的观察分析,另一方面来自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前者重点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如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游戏设计、组织能力等,该项教研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内容一般以某一领域或某类游戏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由于这一研究对象涉及内容丰富而深入,因此,教研持续周期为三年左右,连续性较强;后者重点关注教师自主教研的内容以及教师个性化的问题或疑惑。这些有时会成为共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或个性、或共性的问题,我们将其作为即时教研内容在每周或每月的教研活动中进行研讨解决,凸显即时性特点。

我园的教研形式和教研内容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既注重形式创新,又不搞形式主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将教研内容有力地落实到教师的成长中、幼儿的发展上。

1.微信教研——自主学习,表达想法

微信教研以年龄段为小组,紧密围绕该年龄段幼儿相关问题,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比如针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会发布有关分离焦虑的相关内容,面对中班大班会发布“4-5岁,5-6岁幼儿有哪些敏感期,各敏感期表现是什么”等内容。微信教研中的信息更新会随着幼儿、教师的发展不断变化。一方面让教师在微信群中能直接获取相关的教育理论信息,另一方面引发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在丰富幼教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帮助教师在日常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2.自主教研——领域学习,共同研讨

每个教师都有其擅长和喜欢的教学领域,如果能对某一领域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深刻领会,前后贯通,必将带动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我园每周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有共同爱好的教师可成立研究共同体,进行自主教研。各组教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教研内容、教研方式,在自主教研结束之后,进行大组分享,分享他们的教研感悟、教研成果。虽说是领域学习,但最后大家所分享到的依然是五大领域最精華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研模式,既凸显了教师活动的主体性,又大大满足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

3.分组教研——课题引领,案例交流

分组教研主要是结合我园的园本课题研究,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在各类园本课程案例分享的基础上,在教师们热烈的交流研讨中,从各个角度去审视一系列的教育观点,过滤出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主动在教学中进行循环往复的实践与反思,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经验水平。这一教研形式要求作为管理者的教研员,既要在案例交流时给出建议进行引领提升,又要通过案例交流判断预设课程实施策略的有效性、科学性,并通过教师交流获得新的实施策略,充实课程内容。

4.集体教研——专家引领,助力成长

集体教研是全园教师集中参加的、主要针对解决教育研究相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教育问题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优势在于实践经验丰富,但同时也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持与引导。我园积极与高校教授、幼教专家建立联系,通过实践指导,在提高教研效率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近年来,我们先后聘请全国、省、市各级幼教专家、高校教授对我园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问题研究进行回访指导,在推进课题稳步实施的过程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研管理中,结合我园青年教师居多的师资现状,我们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努力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创造条件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将教研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即每位教师的教研工作质量与期末绩效考评息息相关。

在关注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我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评价导向,帮助教师专注教育教学实践,从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园教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体现“科教兴园”。

我园的教研工作真正以教师为主体,每一位教师既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研活动的分享者。近五年,教师们攥写了百余篇活动案例、论文并在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奖项。在不断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收获着成长与幸福。

赵敏:在社会体验主题活动中,我们一路走来,付出了不少,却收获了更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再现,教师通过观察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刘芳:自主教研活动是我园教研室专为教师搭建的一个自我成长平台。我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选择了以数学领域为专项的研究项目。

在活动中,我学习了书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熟知了各年龄段的教育数学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准备每节数学活动并及时反思,将活动中的困惑通过自主教研中与小组同事的讨论与交流,找到相应问题的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进一步丰富了自身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能力。与此同时,我还结合最新的课程理念,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数学活动中,“超市大乐购”等数学游戏活动多次获得同伴好评。自主教研的开展,给予了每位教师最大限度的选择,大大激发了我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教师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长幸福。

胡丽艳:新的教研模式——“微教研”,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参与研讨,而且微教研的内容都是本年龄段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微教研”更“接地气”,大家在微教研群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我也可以通过与同伴分享交流来寻找到适合解决自己班级幼儿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样的微教研让我深切感受到,教研从小出发,从问题情境出发,更加研而有效,研而有用。

张娟:经过一次次实践案例的交流与学习,使我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低头关注实践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由最初面对幼儿行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转变为明白了应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比如,生成活动案例的有效开展方面,我们获得了五把金钥匙:“敏锐观察——捕捉活动主题;适宜提问——引导思考的方向;认同鼓励——肯定幼儿的想法;行动参与——维持活动的兴趣;材料提供——促进经验的迁移”。

案例交流,同伴经验收获在我们的头脑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们只有把在案例交流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才能获得持续而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陈利娜: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停止了学习,会怎样?答案是显然的。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自己,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由外到内自身蜕变的成长。我们的子课题内容和平常的一日活动紧密相关,这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思维的改变和成长。

此外,当平时的经验积累下来之后,我们发现最欠缺的部分反而是如何将它们写出来。学习、收集、反思、实践、整理,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下笔如有神”的成长。

许霞:作为园本课程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组一员,从课题的开始到中期再到现在,我不仅是亲历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親历者,我作为幼儿园的一份子,见证了课题从开始到结题,再到新的开始的全过程;参与者,我承担了课题的部分工作,从孕育之初的资料搜集,到中期报告的学习反思,再到后期较为成型的课题资料整理,我都参与其中;受益者,课题让我再一次审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从校园内系统的知识到工作后零散的运用,直到参加这次园本课题研究,让我有机会重新梳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一名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面对幼儿、解读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师者。

有效的教研开展使教师们在教学、研究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我们坚信:“坚持走好教育教研先行这一步,晋中一幼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我园课题教研
户外厨房诞生记
好家长(2022年2期)2022-11-22 09:54:07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