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硕士,医学类高级职称,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首席常务理事,山西省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太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万柏林区分站站长,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10 年心理咨询经历,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心理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
前几天我带着女儿去小区楼下玩,看到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女儿也想加入,就说:“你们好,我叫芊芊,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说完后,那几个小朋友并没有理会她,女儿觉得很受伤,就哭了起来。我看了也觉得很难过。像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帮助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于小集体呢?
这是一次孩子想主动融入团队的尝试。你要肯定女儿的主动表达行为,让她不被一次的挫折打垮。另一方面,你自己得明白,你的女儿是被什么吸引的?第一是玩游戏的小朋友,第二是开心的氛围。如果你和女儿共同创造出一起开心玩游戏的氛围,那不就成功吸引其他小朋友主动来和你的女兒玩了吗?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维。
主动有两种,一种是跟着别人、加入别人;而第二种则是把自己打造成中心来吸引其他人。后一种则是成就卓越人生的一种重要能力,即领导力。
最近去逛花鸟鱼市,儿子看到一只乌龟特别喜欢,我想着能培养他的爱心,就给他买回了家。儿子很开心,还给乌龟起了个名字叫蛋蛋。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很用心,每天喂食,还跟乌龟说话,但是慢慢的他就不管了,我们提醒,他才能想起来喂一喂。后来有一天,乌龟死掉了。让我不安的是,儿子对于乌龟死了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像对待一件普通的玩具,这让我很担心。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爱护生命呢?
一时高兴、喜欢买回来乌龟,这只是一时的行为,孩子的好奇心使然,而长期饲养一只乌龟则是出于孩子的责任心。试想一想,不用说乌龟了,就算是养孩子,我们自己有没有懈怠、不想管的时候?答案是有的,因为我们有责任心,所以我们会坚持。所以你说的问题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问题。
培养负责任的能力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的示范,通过对孩子长期的接纳、鼓励实现的。比如养乌龟,是父母用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坚持并且要时时肯定他:你是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好孩子,对乌龟负责,对自己更负责。
如你所述,你们对孩子养乌龟行为监管的松懈和孩子对乌龟管理饲养的松懈是平行发生的。在担忧孩子爱心的时候,先得内省一下自己的爱心。你们在孩子刚开始喂乌龟时的态度和后来的态度比较一下就能说明问题。我们给孩子传递了爱,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好,反之亦然。
我家孩子4岁半了,跟别的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别人不讲游戏规则,不听他的时候他就会打人家,但是别人打他,他也不知道还手。关键是我们平时也从来都不打他的。特别困惑,请问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引导才好?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孩子幼小的心里,自己就是中心,他的想法,他的愿望别人就应该执行。在所谓别人,开始就是父母和家人。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逐渐和孩子分离,让孩子更多地自己做一些事情,孩子慢慢就能发现,别人不一定能够执行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甚至不一定能理解。这是一个人心智慢慢成熟的过程。可碰巧父母家人对孩子有溺爱行为,对孩子言听计从甚至放纵,孩子的心智成熟就受到阻碍,就会出现你所说的这种我们成年人认为是“不懂事”的行为。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孩子,而在父母,适当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说明理由,温柔地坚持自己的态度。过一段时间,孩子就可以平静地接受拒绝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养分,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满足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