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的探索

2019-09-10 07:22樊晓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脱贫攻坚农村金融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首先面临的是脱贫攻坚问题。前面的五年里,我国的脱贫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部分地区发展不甚健全。在乡村振兴的大趋势下,乡村区域的金融精准扶贫迎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改革蓄势待发。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扶贫的实际经验,以我国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村金融;路径探索;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

探讨贫困形成的相关理论,贫困的产生原因在于资源、资本、发展权利的空缺,乡村地区因为缺少这些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长期挣扎于产业发展停滞、人民贫困无以为继的循环当中,负面影响步步累积。由于过去的金融扶贫中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扶贫工作大多从资本投入、资源付出方面着手,但这样的方式很难准确确认贫困的地区,且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善仅停留于短暂的物质,而没有从根本上发掘贫困的意识观念因素,生产动力仍没有得到开发。

1 我国金融扶贫的模式

1.1 从“救济”到“开发”

扶贫方式从最初的救济为主,转变为开发为主。原有形势下,我国多数地区的乡村金融处于发展停滞状态,扶贫主要依赖于建国初期成立维持的农村行用社。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许多地区的扶贫也只依赖于政策支持下的信用社贷款和政府的财政贴补,这些扶助只能帮助人们暂时渡过难关,救济式的扶助难以在与贫困的攻坚中发挥持久作用[1]。2011年起,我国发布《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纲要中开始明确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性,并有先见性地提出2020年让7 000万人脱贫成功。政策的指导使得开发式扶贫逐渐成为主流扶贫方式,开发过程中,扶贫人员分析贫困区的贫困原因,结合扶贫地的特色扶持产业,鼓励当地人民自主开发产业,乡村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迅速带动当地人民改善生活条件,由此落后贫困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2]。

1.2 从粗放到精准

扶贫方式从粗放到精准。粗放式的扶贫阶段,国内对乡村金融扶贫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起普遍惠及当地人民的金融框架,大量倾注资源着力提升整体的发展。截至目前,这样普遍惠及的金融方式在我国乡村的土壤上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发展,并逐渐覆盖各个地区,为扶贫区域带来了基础的储蓄、投资、资源调整等金融功能,为许多企业的发展解决了投资需求,也为贫困区的人民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效用十分显著。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粗放型的投资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状况,过去漫灌式的扶助方式开始出现资源的浪费、脱贫对象不明、脱贫计划与实际不符等问题,粗放式的金融扶贫效果开始在时代趋势下日渐下滑[3-4]。

当前,我国的脱贫战略正处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农村金融的精准扶贫日益重要,效果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验证。但现阶段的金融精准扶贫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专业理论的空缺与经验的缺乏,未来我国的乡村振兴必然要恪守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国乡村的扶贫经验与现状在探索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2.1 乡村金融的精准扶贫要注重“三个精准”

(1)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的基础要求是精准,所有行动舉措产生效果的前提是扶持对象的明确。要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金融服务扶助于非贫困群体,乡村金融的脱贫目的应当始终围绕在人均年收入6 000元上。重视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等工作,恪守扶贫部门的扶助标准,把帮扶给真正需要的人。筛选建档立卡的在籍人员,与信贷系统串联,实现真正贫困人员审核的简化,使扶贫工作由漫灌到滴灌[5]。

(2)精准分配扶贫任务。划分区域、村落,明确扶贫的实施人员。提升农村金融应当分析量化好精准扶贫所需的贷款投放需求,让每个村镇都有专人负责贷款问题。信贷的负责人员应当了解村镇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收入、贫困原因和资源使用计划,多项资料结合确定最终的贷款额度,把利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6]。精简贷款所需的繁复流程,让需要扶助的农户不再有额外负担。同时以走访交流等形式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推广脱贫方式,宣扬政府的扶贫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创业就业,改善生活上的落后面貌。结合被扶助人员的情况,灵活选用政策提供帮助。

(3)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农村的金融扶贫必须考虑扶贫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政策条件,与当地政府扶贫主管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分解量化投资需求,使政策更有效地实施。与扶贫地金融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农业部门建立交流合作联系,固定阶段开展扶贫工作的进度调研,及时解决实施中的不足以及遇到的问题,长效推进精准扶贫。

2.2 提升脱贫工作质量

除资源、经济上的投入之外,农村金融也应当从农民的致富角度进行有益探索,而仅依赖接济很难真正实现致富。要应用合适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经济发展能力,解决原生动力匮乏的情况,切实提升脱贫工作的服务质量,为“从哪扶”“怎样扶”找到答案。扶贫先扶志,扶贫工作者首先要帮助农民建立起脱贫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

金融信贷负责人员应发挥自身对乡村居民基本状况了解的优势,多方面思考贫困区经济落后发展停滞的原因,为扶贫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扶贫工作中,应注意调动农民的脱贫积极性,大力宣传当前形势下的背景支持,让农民有致富的愿望;多种方式帮助农民发现或培养脱贫的实用技能,找到擅长的领域,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岗位提升,帮助更多人脱贫;结合扶贫地区的资源地理特性,寻找特色产业,宣传吸引当地贫困居民加入,把分散的经营模式向成规模的规范化经营转变,做出产业优势;得益于扶助政策致富发家的部分人员,要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牵引作用,形成特色扶贫方式。

2.3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2.3.1 风险管控的创新

小农业型经济发展趋势下,信贷的还款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时长相关联,自然环境对收成作用显著,天气原因易造成还款困难;信息的模糊易导致扶助项目的逆向选择,如果资金链断裂,抵押物品折价困难就会使金融部门损失惨重[7]。为此,风险管控必然要调整创新。重视农民耕作过程中农业保险的必要性,拓展农业保险的全面性,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为农民提供更多保障;用合适的方式使农村土地实现产权如实,降低土地闲置率,提升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增强金融部门对风险的判断估测能力,使资本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经营水平,及时应对调控未知风险。

2.3.2 资源投入的创新

原有资源多采用漫灌式傾倒,常常出现资金去向不明、扶贫对象模糊、脱贫规划空泛等问题,资源利用率难以达到预期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对此类问题引起重视,反省自身对资源分配方式的漏洞,严格依照国家要求为贫困人员建档立卡,避免非贫困人员侵占资源。同时结合地域特点,精准提供政策支持,信贷额度结合实际,从多方面提升乡村振兴的基础能力[8]。

2.3.3 产权抵押担保方式创新

现行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使用十分广泛,但制度上并不十分完善,政策指代不明、约束模棱两可,效率低下延及其他环节的工作。十九大会议之后,中央推行三权分置的新政策,乡村的集体产权面临改革。而在金融领域,乡村的金融不能与政策脱节,所以产权抵押的担保方式变更必然要施行,对相关文件应尽快讨论完善,对乡村宅基地的使用和土地承包经营能否用于抵押做出明确回复;适当简化贷款时的抵押核对流程,提升信贷服务效率。

3 结 论

虽然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仍存在些许问题,只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质量,把握“三个精准”,才能从贫困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入手,提升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影响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琮玥.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 李创,吴国清,巩欢.农村金融改革视角下江苏省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基于江苏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121-124.

[3] 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1):19-29.

[4] 保虎.新时代边境民族乡村振兴的人本理性逻辑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8.

[5] 王小茜.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比较与建议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11):96-97+115.

[6] 陈淑倩.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8(12):91-93.

[7] 魏琦.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及策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12):24-27.

[8] 李淼.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 2019(4):4.

收稿日期:2019-09-18

作者简介:樊晓蛟,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村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脱贫攻坚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