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随着我国对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理论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在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讲座中,他指出:视觉形象是核心素养生发的基础,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属于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是衍生素养。通过尹少淳教师的美术教育讲座,让我对今后小学美术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运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设施已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也不断更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好奇心很强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新颖性的要求。
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我校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办课题中提出“以特色课程建设为依托,培育崇文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着重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掌握美术技巧,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水平。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玩心较强,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创作热情,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将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融入美术的日常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拥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希望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汲取快乐。
学习审美方法,提高审美层次
在初次接触到新鲜事物与周边环境时,学生会调动审美意识、主动意识,而每个人的成长氛围不同,这彰显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别。在《多彩的挂饰》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材料,发挥自身独特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制作精美的挂饰,学生完成的作品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作品倾注了学生特有的想法,而有的作品则较为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利用审美方法与技巧,利用独特的色彩、线条、质感等,倾诉自身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想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要善于结合美术的形式与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当学生表达出优秀的审美倾向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其他学生吸取其精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当然他们的审美情趣更是千奇百怪,多姿多彩。在开展美术作品赏析课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身的见解,并说出喜爱之处,而不可规定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
利用现代科技,开拓学生视野
除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學生的创作能力及审美层次以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参观访问等手段开展教学,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欣赏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汲取现代知识信息与多元化美术成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作意识。例如二年级上《画恐龙》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索关于恐龙的相关资料。到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视频应有尽有。借助网络、图书馆等,学生不仅可以切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到知识的无限,还能激发探究欲望,想要寻求更多的知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展情感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培养美术核心素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美术课没有升学要求,没有繁杂的理论知识,更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缓解学生的压力,熏陶其情操,升华其精神。在小学美术课堂贯彻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让学生遨游于美术的知识海洋,重视小学美术教育,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激发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热爱,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道路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时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