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识课的理论与实践

2019-09-10 07:46陈静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年级组学科内容

陈静

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建校之初,就开设了特色的校本课程——“博识课”。它是学校自2001年开始探索、逐渐开发成型的综合型课程。为了让这一特色课程在昌平落地,我们进行了如下努力。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博识课,学校教师多次前往本部参加观摩博识现场课,观看博识课成果展演,听取博识课经验分享等学习活动。近距离感知中,我们也渐渐领会了博识课的内涵。“博”即博闻广见,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专家讲座、实践体验等内容,多听,多看,多体验,多思考,从而具有开阔的视野。“识”即卓有通识,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精神,能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甚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课”即学校课程。可以说,博识课的开设,是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的。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特的、发展的人;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的综合性等理念。理论认识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如:

一是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种课程资源的特点,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实现博识课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二是博识课涉及多门不同学科,教师可根据主内容,进行协同教学。

三是博识课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亲历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此老师们也在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适合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内容,就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授;合适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容,就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学会分工合作、分享交流,并能将这样的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学习之中。

注重实践,打造体系

首先,在摸索中,渐渐明晰了课程实施的基本流程:博识课是由学校、年级组、学生三方合作,共同完成的校本课程。

学校层面,教学处拟定博识课章程,明确博识课要求,学校提供资金等支持。

年级组层面,学期初,年级组讨论、拟定本学期博识课规划。出行前后制定具体细则,保障课程效果。

学生层面,可以向老师们提出学习内容或学习场地的建议,行前做好学习准备;行中以积极态度投入学习中,探索、发现、收获;行后及时完成相应作业,同学间交流、探讨。

其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校博识课程的内容体系。

从2014.9-2017.9,学校的博识课已经完整走过了三个年头。在三年的时间里,学校经历了从模仿起步到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并使课程逐渐成型的过程。现在,学校的博识课将多种课程内容纳入,初步构建了学校博识课程的五大内容体系:历史名俗系列、自然科技系列、军事国防系列、艺术审美系列、校园生活系列。新学年,我们还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博识课程体系。

齐心协力,确保效果

规范管理,确保课程顺利开展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博识课”的性质。它是一门课程,非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更非游玩。作为一门课程,需要有严格的课堂常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有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学生有学习的任务,老师有设计教学、完成教学的任务。

其次,博识课是本年级组教师的共同课程,老师们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像自己的学科课堂一样,积极投入,倾情奉献。

分工与合作,让课程更加严谨 从课程开发上,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年级组为主导,年级组各学科教师共同协商的制度。每一次的博识课程,都经历了年级组老师们的多次探讨、调整,多学科老师间的沟通、合作,力图让每一次的课程精细化。但是,课程内容的深度以及课程质量的提升,还需要学科教研组的支持。只有教研组集合本学科的智慧,特别是在博识课程规划、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才能打造出更精品的、更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

作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在整体的课程设置上,充分保障了博识课的学习时间,也高度重视博识课的开展。今后,学校也将继续发挥协调作用,参与各年级的博识课程规划会、各教研组的内容设计研讨会,组织各层级、各部门间的交流研讨会,实现多学科、多形式的整合,形成基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严谨课程。

关注学生的参与和获得,让课程更有实效 博识课的出发点,以社会为课堂,学生能拓宽人文、科技视野,丰富文化积累,并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博识课上表现优异的学生,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学业成绩,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正如我们的学科课堂一样,当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时,课程会变得更加有效。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还需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博识任务(学案)设计更加精细化,与特点场馆及内容紧密联系。二是博识展示更加多样化。在原有的班级、年级进行作业展示、知识竞赛等常规形式的基础上,采用汇演、多幕剧、导览等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无数的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博闻广见,卓有通识”的课程理念,不仅为学校的博识课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继续努力,将博识课打造成学校一门“社会、家长、學生”都满意的特色课程。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

猜你喜欢
年级组学科内容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踢毽子
基于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年级组考核完善策略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超学科”来啦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