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构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展开探讨,以如何增强我国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增强我国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相关意义以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对外话语;建构方式;策略研究
(一)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尤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全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出了特有的发展路径,使得我们具有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基于这种双向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我国不断增强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也是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形象的需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们在整体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不能忽视的文化使命,通过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能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尤其在近几年,西方话语中存在部分抹黑中国的现象,更要加强警惕,我们要通过建设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来将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目前,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虽然呈现方式多元,但也离不开具体的传播路径与传播策略,这样才能取得切实的传播效果。
(一)加强网络媒介传播能力建设,做好话语的国际传播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网络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的国家形象也在网络上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在进行国际话语传播时,也要注重对各类媒介的综合把控。我们要在原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发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建设的独特优势,形成多媒介的话语传播形式,从各个角度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在图像与视频多层次下向世界展现中国魅力。
(二)利用傳播“活载体”,通过人际传播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
传播“活载体”这一概念是与传统的物质载体相区别的一种概念,这一概念主要强调的是“人”作为传播主体的作用,突出人际传播的交流方式,采用“主体——主体”的直接与间接对话开展相互交往传播的方式。这种“活载体”的方式能够直接传递中国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种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能够将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经过加工与改造,进行二次传播。采用这种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能够在传播者日常的聊天谈话中,甚至是朋友圈中传递能量。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通过“活载体”,增强我国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三)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精心设置对外话语交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提出大国方案、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等是集中对外展示的窗口。尤其在近几年中,我国承办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高峰论坛,令世界瞩目,这一系列活动在对外宣传中都传递了中国能量。如在2019年,我国在武汉召开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江城武汉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具有文化底蕴、艺术魅力、科技发展的全新的中国。以及近几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还是“一带一路”研讨会、智库对话等重大项目都吸引世界的眼光,在国与国的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除了活动举办外,也可以充分发挥学者、留学生等多方面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途径传递中国声音。
我们身处“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时代,在进行对外话语传播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论述,总结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