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7:22倪丹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政府

倪丹

摘要: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价值观的多样化。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不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对网络舆情反应滞后;缺乏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式;领导干部的舆情应对水平能力不足等方面,需要予以重视并得到解决。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

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快速發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高,网民人数增加,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互联网运用载体更加多样化,网民不再局限于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为网友提供了更便捷、自由的交流平台,这些都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是价值观的多样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公众管理和参与政治意识增强、经济市场化、文化需求多元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也接踵而来。多元化的社会群体使社会矛盾复杂多变,普通的社会事件容易被激化为大型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让社会舆论更加复杂。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开放性

互联网的完全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网络,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能在网络上获知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网络的匿名性,也让网民能更真实直接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绪。

2.互动性

网络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当一个热点事件出现后,网友参与讨论,进行留言、点评、转发,形成互动和讨论。各种观点的交锋、汇集,使网络成为新的舆论场。因此,网络的互动性使观点相同或相似的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网络舆论。

3.“传染”性

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大大缩短了人与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距离。手机的便捷,让人们获取信息速度快,网友在社交网站、新闻网站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会影响到其他网友对事件的看法。一些偏激、情绪化、不理智的发言会在网民之间相互感染,形成负面舆论。

(一)不重视新媒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普遍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和正面报道,然而,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让传统媒体不再具有独家的话语权,新兴的自媒体让“人人都是记者”时代到来,每个普通人都可以用手机记录身边的事,拥有“摄像机”传播新闻。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地位受到冲击,政府运用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效果并不显著。在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下降的同时,舆论环境的进一步开放,传播手段多元化,地方政府面对网络舆情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应对,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越来越力不从心。

(二)对网络舆情反应滞后

在网络舆情出现后,由于机制、部门沟通不畅通等因素,导致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网络舆情进行处置,甚至可能错过处理舆情的最佳时间。虽然政府会进行应对补救,但有可能舆情已经进一步扩大影响,处理难度加大。

(三)缺乏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式

在负面舆情出现后,有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封捂堵的方式将舆情控制在处理能力范围内,有的则是避重就轻,消极回应,发表的声明遮遮掩掩,让人“雾里看花”。而有的地方政府对舆情直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希望舆情能“遇冷”,降低群众关注度。

(四)领导干部的舆情应对水平能力不足

领导干部对当前舆论环境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必需的新闻素养。舆情出现后,有的害怕应对新闻媒体,有的在应对媒体和公众时,发言不够严谨,导致政府陷入新的舆论漩涡,引发群众不满,增加舆论引导难度。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在网络舆情出现后,地方政府不能总是想着封锁消息,而是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二)加强管理,强化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环境加强监管,在发现可能会产生舆情隐患的信息时,政府要做好预判,密切监控,在隐患爆发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应对。

(三)提升能力,提高舆情处理效率

地方政府完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在舆情出现后,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提高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做到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的声音,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正面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政府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