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会
摘 要:小的疑惑会引导我们有小的进步,大的疑惑会引导我们有大的进步,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敢质疑,敢于自己发现问题,对学习有深刻影响。语文作为理解性比较强的学科,更需要我们敢于提出质疑,通过自己的一个个疑问和假设去构思文章中作者意图,但现在语文教育中,缺少培养学生这种质疑精神的方法和体系,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方法;质疑问题
我们都学习过语文,我们也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一句话中可能用相矛盾的词进一步的表达作者意思,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提出这样的疑问,问我们为什么出现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那时候我们往往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这么做的原因,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在脑海里自己琢磨,往往会得出比较贴切的答案,其实细想想这种方法也不失合理性,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孩子们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但要是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想,就不难得出答案,但现在这种方法还不是很大众化,其设计的方法也不够系统,还存在很多弊端。
1 质疑法语文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质疑法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加,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不用过度依靠老师,同时这种新的学习方法也让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增加乐趣,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语文,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语文成绩也能有所提高。而且这种方法只需要老师稍加引导,不用老师去一步一步的带着学生学习,减少了课上任务,时课堂时间能够被更加充分的利用,虽然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难度,但实际减少了老师的讲课难度,可以说这是一种既帮助了老师又帮助了学生的一举两得的方法。
2 当前语文学习,质疑法学习现状
当前语文学习仍存在教学方法古老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等弊端,使语文学习更加枯燥无味,这样的学习特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质疑法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固然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特点,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这种方法刚被提出不久,因此存在学习方法不够体系化,学习手段的创新不够大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等现状,需要进一步创新方法以促進这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3 创新学习方法的具体方式
面对当前质疑法语文学习的种种现状弊端,应及早提出新的方法去改进完善这种学习方法,让其更快的造福教育发展,笔者认为创新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3.1 创新预习方法,预习中发现问题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小学学习,也需要预习,否则课上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就要从预习开始,老师可以创新预习方式,例如在《春》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文中的修辞方法,学生在找修辞方法的时候就一定会想,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么多修辞方法,不难思考出这么做是为了体现春天色彩明丽的特点,和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修辞方法恰恰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这样的预习,潜移默化中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课上在经过老师的轻微点拔,学生真是想不懂也难。
3.2 运用矛盾,引发质疑
矛盾是很多作者表达自身热烈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感到突然和疑惑,但如果学生自己发现这种矛盾就恰恰可以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写老婆婆既耐心又焦急的等待,学生一定会思考,耐心和焦急明明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会出现在一句话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老师稍加讲述学生就能明白婆婆当时内心焦急又一定要等到总理的急切心情。类似这样的矛盾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如果每一个都是老师发现后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每个矛盾都会成为学生心中的难点,很难理解,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后自己思考,这样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3.3 借助留白,巧设问题
这种质疑法需要学生上下文联系能力和想象力,而艺术留白是很多大作家常用的引发读者思考的方式,例如《祝福》中最后只写了一片爆竹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爆竹声掩盖了什么,侧面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命运,和这差不多的还有很多文章,如果老师在意和关注留白的话也会使得学生关注这些,这种关注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去提出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思维能力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质疑法作为一种新的语文学习方法,现在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其具体方法也不止上文提出的那几种,更多的方法仍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新,在这种教育方法中老师要体谅每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不能用强求的方式。同时,根据孩子们思维方式的不同,老师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将上述几种方式灵活运用,以便能够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语文疑难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J].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 :20-22.
[2]李运富.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申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3) :52-62..
[3]秦凤珍.多维视野中的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