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的“语文主题学习”

2019-09-10 02:46祝玲军于兹坤候秀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教材课文

祝玲军 于兹坤 候秀美

语文主题学习,以不可抵挡之势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来到了我们面前。几年来我们倾力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有些思考,与单篇教学相比,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围绕主题高度整合,教学目标集中化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单纯的几课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主题单元。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每个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

二、 课前预习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预习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我们一直不够重视。我所看到许多单篇课文的教学,是忽略学生的预习的。我们在实施主题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预习学案,能够给学生预习一个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1)预习是第一步,通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对比发现,确定一到两个与作者一起探讨的话题或者问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扫清进一步分析阅读的拦路虎。

(2)预习指导要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习有层次有计划地指导。

(3)必须要有检测与反馈,检测预习整体感知就是立足学生预习的基础,结合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检测,对学生预习过程的再次指导。

三、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身发展

主题学习的核心是“主题”,读写实践都围绕主题展开。它与单篇教学比起来,我认为最大的转变是:单篇教学更多是老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学习则更多是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对解决自己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感悟。它真正的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比如在学习“走近中国古典文学”单元教学时,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不少相关值得探究的问题:“中国古典文学”代表作品有哪些?“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表现在哪儿等等。想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处,教师先把小说、词、寓言三种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先告诉学生,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汇报辨析汇总,最后由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说,学生紧扣课文,把小说的情节、人物、细节场景描写等精彩之处、两首词中“醉”“不须归”的词眼全都发现了,在灵活的课堂调控之中,也扎扎实实品读了文中刻画孙悟空、白骨精等人物形象句段,想象感受了词所描绘的情境。其它问题,则建议各小组有选择地进行独立研究,通过搜集阅读课外读物,作出自己的思考,课堂交流。不在乎学生思考的深浅,关键在于学生是不是尝试着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给学生鼓励,指点学习方法。

四、教师要有“取舍”“设计”的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题学习教学”之中。如引领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独立找一找”“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的活动方式。而这里可以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演一演,相互评一评,全班演一演 ,评一评的方式,学生会更加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将这种观察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了,对老师解读教材,发现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要求老师有“取舍”的胆气有“疏密有致”的艺术智慧。

五、择高站,平地坐,观全局,路更宽

可以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比单篇教学站位更高的教学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树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听说读写的统整,甚至要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一个大体的规划。最理想的是,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兴趣点,初读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对一个学年,两个学生……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就是“心中有人”——關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胸怀大局”——要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此外,还要“着眼细节”——要在关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唯有择高处站,就平地坐,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