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支教对自身发展的价值

2019-09-10 07:22吕军梅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

吕军梅

摘   要: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支教不仅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充实当地学校师资力量,而且能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同时,支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担当精神显著提高,职业定位更加清晰,思想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支教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自身发展;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6-0019-03

支教活动作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已广泛展开,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为贫困地区渴望求知的学生带去可贵经历,并为支教学校注入全新活力。于支教大学生而言,无论是长期支教还是短期支教,他们将自己所学所得用到实处,积极践行志愿者精神,为改善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奉献自己的力量,有益于支教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支教有利于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一)培养担当精神

初为人师的支教大学生,他们支教偏远山区,有益于培养自身的担当精神。大学生支教学校一般集中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教学环境比较简陋。为此,支教大学生需克服现实困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用自身行动为支教学校带去希望与温暖。此外,支教学校长期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导致贫困地区教育落后、学生基础较差等问题。支教大学生深入基层,面对最真实的山区教育,他们首先应当深入思考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我国基层教育现状,支教大学生应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为山区学生树立乐于助人、敬业奉献的榜样精神,并通过与贫困地区孩子的沟通交流,与当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密切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与对知识的渴望,尽可能帮助当地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教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的认知,促使大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明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通过支教活动,可进一步认识自己,促使支教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多数的支教大学生,通过初为人师的体验,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支教大学生通过授课、组织活动来判断自己未来是否适合从事教師这一职业,是否愿意为教育奉献一生,是否产生到边远地区从事教师职业的自觉性,这对促进我国边远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深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尚有不足,发觉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亲和力较差,而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总而言之,支教活动是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次考验,它能让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

二、大学生支教有利于提升和巩固自身知识储备

(一)提升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它在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大部分支教者在支教时所教科目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符,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一般来说,支教者在大学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较为全面,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却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存有其他不足,例如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而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实际等。这时,就需要大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或者向队友、当地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查漏补缺,以自我检验、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提升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称为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内容的条件性知识,它在大学生支教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支教大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支教大学生要用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条件性知识来解决学生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支教者的条件性知识得到提升,以此助推支教大学生顺利完成育人成才的教学目标。

(三)提升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其涉及到课堂具体教法等问题,即课堂教学中所运用到的导入、提问、板书设计等。支教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支教大学生需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实践性知识。

(四)提升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包含教师应当具备的一般性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支教大学生在面对中小学生时,需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游刃有余,如此才能给学生更好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三、大学生支教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支教大学生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清晰,但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上,他们往往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教室里的学生却不得其解。这是因为支教大学生对当地学生的学情不甚了解,语言表述过于专业化,致使多数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支教大学生在教学中需快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专业、复杂的知识浅显、通俗地表达出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转化过来,以提升自身的语言修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要担任与正式任课教师一样的课堂教学任务,有些大学生还需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课堂的管理者,支教大学生需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互动,在学生出现突发情况时,支教者需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化解课堂危机。作为班主任,支教大学生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还需承担组织班会和学校多种集体活动的责任,多样的活动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需面对多种人群,如当地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只有协调好各方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支教期间,支教者接触最多的是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與学生积极沟通,既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又能收获纯洁的师生情谊。与队友的相处中,大学生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完成支教任务,获得真挚的友情。与当地教师的相处过程中,大学生要谦虚谨慎,虚心请教,实现共同进步。与学生家长的接触过程中,大学生要及时相互交流学生的日常表现,以便双方快速了解彼此情况。与学校领导的接触中,大学生要让领导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四)提高自身的毅力

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毅力。支教地区一般来说环境较为艰苦,初到支教地区的大学生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日常生活上,他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支教者还要面对当地教学上陈旧的教学理念、有限的教学设备带给自己的挑战。种种巨大的反差需要支教者学会调整心态,学会适应当下生活,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五)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需要具备一名人民教师所应有的职业素养。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到课后辅导,每一个环节支教者都要认真对待。在课堂教学上,支教者要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学习困惑,用有趣的事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大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升支教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支教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其人生中一次值得珍惜的历练,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而且为山区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知识和快乐,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郭建耀,闫   祯.支教实习:实现校地生共同发展的共赢模式[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付   兰.顶岗支教实习生课堂管理问题的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3]刘   茗,李春晖.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4]李金霞.教师权威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8,(4).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
发掘数学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课堂情趣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