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兰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促使更多教师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应加强对学生法治观念、思想品德的教育,更需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展开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落实的过程中,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几经调整,不仅取代了原有的思品教学,也更突出了学科的人文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使其在体系性教学中,在理性思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帮助其走出成长的迷惘,使其在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教学帮助中,了解国家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关心社会发展问题,具有良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其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其思维的深度,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耐挫性,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赋予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刻板。初中生的独立观念、自我意识更强。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科授课与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发展与学习特点等相结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但在实际授课中,很多教师还维持着照本宣科的讲授模式,这种以教定学不仅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模式,刻板的课堂氛围,还可能阻碍学生认知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其习惯于认同教育,不会独立思考。
学生们缺乏对课堂的参与感。部分教师习惯在课堂中进行灌输教学,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作为“主宰者”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造成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逐渐习惯于聆听,丧失想要主动表达的欲望。进而,学生便可能在学习中产生倦怠感,遇到问题也是得过且过的心态。
1.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很多学校都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副科”。外加教师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在教学中对新理念、新模式的应用十分有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拓展教学的意识,认为教材中的难重点讲授完毕,教学任务便完成了。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在促进师生的高效互动中,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这便需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听讲、认同教育、等待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勇于质疑、独立探究,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少年有梦》的教学中,应给予學生表达自我见解的空间。随着讨论深入,便有学生提出了“如果梦想没有实现,那梦想是不是毫无意义”的问题。我对其给予了高度赞扬,这既鼓励了大家积极提问,也吸引了大家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并让大家就该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还需加强对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做更好的自己》教学中,展开情境教学;在《让友谊之树长青》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授课的模式等,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授课模式,在突出学生学习中心位置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给学生均等的展示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入社会新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高层次,使其具有理性分析问题、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敬畏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英国“死亡货车”中的39人遇难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并可以趁机使学生意识到非法偷渡不仅是违反法律规范的,更是充满危险的;可以汶川地震十余年后的回首作为辅佐材料,回顾那些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也是坚韧的、有力量的。
4.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营造生动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延伸。一方面应注意教学的与时俱进,结合热点事件、新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窗外事;另一方面可组织多样活动。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多彩的职业》教学中,带领学生广泛实践,使其扮演交通秩序维护员、参与社区工作等,或去采访和感受医生、烘焙师、清洁工人等的一日工作,并形成实践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怎样履职尽责。
四、结语
新时期不仅为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水平更是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创新性。进而,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使其具有制度认同,具有独立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和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其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地位,让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明辨是非的意识,为其高阶段的学习与进一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谢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探讨[J].教师,2019(6).
[2]李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5).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