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友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目标不是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主题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把主题的各项目标还原到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探究、交流展示从而获得成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获得成长
《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这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而且这门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那么,怎样使课程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把握课程内容,抓住综合实践机会
新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换言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生活化”,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都是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合理使用教材,研发教材。尤其要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选择生活气息浓,与学生时空接近、心理相容的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在教学中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本课根据“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第二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吃得健康、吃得文明、吃得有礼貌有教养,这是对于学生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孩子们在家的一些有关吃饭的习惯,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
二、教给实践方法,使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实施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有章可循,有路可走,教师就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去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如,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四通八达的交通》
交通的四通八达,值得我们骄傲、自豪,它为我们的出行创造了便利,值得我们好好的探究它的历史。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交通工具的种类,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工具的变化历程,交通道路的变化历程。研究方法:走访相关的部门,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听爷爷奶奶的故事,走出去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然后各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组合,分工。让学生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而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
三、展示交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高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给他们自主表达、自主发展的空间。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里提到的五大解放一样:“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能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上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取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实践,让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喜欢干的事情。”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让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放松地释放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惑、所见、所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片段:
师:大家好。我们可以从交通工具的种类、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工具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化与发展这几个方面去了解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课前大家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小组,也对自己感兴趣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小组的交流学习,现在请各个小组上台交流:
(1)交通工具种类小组:
组员介绍各类交通工具。(航空:有民航、国航、私人飞机;水运:货轮、轮船、游轮;公路:货车、汽车、电动车、自行车、马车;铁路:火车、高铁、轻轨、地铁)
小结:是啊,正如大家所展示的那样,我们的交通工具有很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怎样选择使用让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就要了解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了。下面有请交通工具特点小组。
(2)交通工具特点小组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我们经过观察和走访了解到了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我们先问问大家,大家都和家人一起去旅行过吧?你们去过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去的,为什么选择这种交通工具?
从大家选择自驾游是能让自己的行程理想主义化,松紧由自己控制,(下转第10版)(上接第9版)那就可见公路是最机动、灵活的;选择飞机出行,是大家都想节省路途时间,让自己的游玩时间更充足,可见航空运输是最节省时间的;选择铁路出行,是为了能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风景,能让人,放心、安心,可见铁路运输是最安全可靠的。
补充:我们还走访石油公司,他们用货轮来运输是为了节省成本,所以水上运输的成本是比较便宜的。
小結:这组的同学用了观察和走访等方法,具体展示让我们了解到了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使我们以后做事或出行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作出交通工具的正确选择了。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我们的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有请我们的交通工具演变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3)交通工具变化组
我们小组先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千里送荔枝”的故事吧。现在,你会用什么运输工具运送荔枝呢?(空运)没错。
补充1:我通过访问和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到了近60年来的交通工具的变化: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出行基本是靠走或畜力车(马、牛、驴),自行车(被称为洋马儿)还很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自行车渐渐成为首选的出行工具,公共汽车还比较少,我国有个“外号”——自行车王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摩托车进入千家万户,到九十年代,各种款式,各种排量的摩托车穿梭于各大街小巷;到九十年代中期,小轿车开始进入私家车的领域,不过也不是一般工薪族买得起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小轿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物件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补充2:我看到了电车的变化,以前的电车是有线的,现在的是无线的。
补充3: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交通工具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蒸汽、内燃、电气、自动化。
……
小结:这组的同学,搜集的资料真多,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交通工具的变化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便捷,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感受到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强大。
交通工具的变化这么大,道路能跟得上吗?下面有请道路调查组。
(4)交通道路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通过访问爷爷奶奶和走出去观察的方法。了解到了交通道路的变化情况如下:新中国成立前和解放初期,交通道路基本上都是山路,泥沙路,到70年代是柏油公路,90年代是水泥公路,以前只有两车道的道路,现在都普遍是4—6车道的宽阔的公路。
补充1:我走出去观察还发现了,现在的道路里有环形的,有空中立交桥,还有地下立交桥。
补充2:以前只能靠水运往来的很多地方,现在都架起了桥梁,如珠江大桥,为生活在珠江两岸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也节省了时间。
……
小结:这组同学的观察得真仔细。是啊,交通工具的变化,交通道路一定要跟得上变化的需求,不然交通工具的变化就无用武之地了。
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拓展活动,促成学生品德的知行合一
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光靠在课室里上的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点,但产生行为的冲动,除了课上的一些表演等能“现行”外,还必须依靠课后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去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
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我不拖拉》:
课堂上,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了拖拉是个不好的习惯。但毕竟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时间观念不强,专注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们重点是要以实际行动去做到不拖拉。课后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利用家长等资源,进行“时间小主人”的竞赛。
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不拖拉,有方法。
闹钟响,快起床,时间到,要睡觉。
写作业,不辛苦,小玩具,赶快收。
排队伍,快静齐,值日时,不玩耍。
做事情,有条理,不拖拉,人人夸。
姓名:
竞赛规则:
(1)做得又快又好,家长就在可爱的“小兔”栏打钩,如果还需要再快一点或有拖拉,只能在慢吞吞的“小蜗牛”栏打钩。
(2)一周后评比表扬,看谁得到的小兔多。
(3)积累到30只小兔,可以换一枚“时间达人”奖章。
(4)学期末,根据统计情况,评选出最佳“时间小主人”和“时间小主人”进步奖。
五、注重活动反馈,提升成长中的快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在《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实践课堂上,学生需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把自己的实践收获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因此,学生实践的得或失都于课堂之中。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进行总结,给予评价。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或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无论是经验还是问题,都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及时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用我们的智慧为学生创造一个无限发展的新天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课堂成为他们精彩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學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姜平.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方式[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
[3]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