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美

2019-09-10 07:22张静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烛黄冈黄梅戏

张静

创作源于生活,而学生往往关注远方的风景,却忽略身边的生活。学生平时接受的大多数是传统的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的教育,以致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生活中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地域文化都是平淡无奇、不值一提的。在学生看来,写景,就应当写名山大川;状物,就应当状孤松明月。而身边的风景、家常可口的饭菜、亲切熟悉的笑容,在写作选材中常常被遗忘。

地域文化是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其中的精髓部分经历了数代人的反复锤炼。如果能从地域文化中发现其中独特的光彩,感受其中别具风情的美感,写出的作品就不会是千人一面的了。黄冈优秀地域文化是黄冈学生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学习、研究、传承黄冈文化,有助于加深对黄冈的了解,汲取文化精神力量,健全人格,树立担当。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美呢?

一、环境描写,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风景美

环境是地域文化的依托,在写作中展开环境描写,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方法可以近距离关注地域文化中的风景美。

示例1:还是熟悉的崖壁,此时的我站在了石阶之上。午后金黄的阳光恰于此时变得柔和:我看见了赤壁所独有的“赤”,那是流苏般的橘红,与远方灌木的墨绿植株相交映,彼此相得益彰,自成一派天地。

凭栏望,已分不清楼阁与岩壁,丛木的茂盛枝叶为其支起天然的屏障,橘黄的壁贯穿于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有如落霞火云之中的藏龙,平添一丝神秘,不知底细的还以为阁中又是哪位器宇不凡的墨客隐而居之口巴。

山林之下又是一片山林,一旁的孩子有些调皮,捡起石子扔过去,竞也令这崇山峻岭泛起层层涟漪,可还没让它得意一会儿,那山林便又恢复原状,安详如初。游人络绎不绝,潭水平静自若。在这样温暖柔顺的霞光中,湖水多了份慵懒。“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恐难再现。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画卷却已在眼前展开。

(学生习作《东坡赤壁游记》)

解析:苏轼有诗云:“问余平生功业,惠州黄州儋州。”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把自己平生的功业归于自己被贬的三个地方。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岡,虽被人陷害,但仍怀坦然之心。东坡、定惠院和沙湖道中都留下了他旷达乐观的脚步。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至今,黄冈人常去东坡赤壁纪念馆缅怀苏东坡,寻觅他飘逸豁达的身影。

小作者在游览中移步换景,变换游览地点和观察角度,卉朴的赤壁和平静的湖水尽收眼底。

二、细节描写,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饮食美

地域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看似笼统、抽象,但可在细节处描写刻画地域文化中的饮食美。

示例2:麻城人喜食肉糕,在乡下有“廿十四,剁鱼刺”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乡下的人便早早地准备肉糕的配料——鱼和五花肉了。人们将从水中捞出新鲜的白鲢去头尾,剔除大剌,仅留下剔透中带绯红的鱼肉,挑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将二者磨戍浆,和以香料和红薯粉,平铺于抹有一层薄蛋汁的竹笼,大火旺蒸。半晌,开盖取出。剔透光滑,香味四溢,肉糕颇为滑腻Q弹,切为薄片,淋上鲜肉汁,鲜汤蒸制,浇上姜末蒜水,用竹筷夹上一片,鲜味随舌尖蔓延至全身。味道鲜美,四季皆宜。过年时,全家人围在炉边,把肉糕、绿豆丸、鱼丸、千张、炸豆腐共同放在排骨高汤中炖煮,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吃下了满口的温暖,满心的幸福。

(学生习作《说麻城》)

解析:肉糕是黄冈市下属县级市麻城的传统名菜,逢年过节摆宴席必不可少。即便遇到灾荒年,也要用鱼仔虾米混上红薯粉做些带有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丝美好生活的期盼。现在生活富足了,肉糕里的原料也更加丰富,各家各户的口味,展现出不同的个性。

小作者来自麻城,从地域文化中选择了肉糕作为叙述对象,行文详略得当。在写肉糕制作蒸煮的过程中,小作者细心观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用词准确,为读者呈现了舌尖上的麻城。

三、创没情境,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人物美

黄冈地区名人辈出,卉有禅宗道信、弘忍,近有地质学家李四光、京派文学代表废名,今有作家刘醒龙。这些名人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可以运用文学手法,插上想象的翅膀,创设情境近距离接触他们。

示例3:天色微昏,将雨未雨。走路的人都累了,云也累了,风还在百无聊赖地拨弄着千丝万缕的思绪,我是该坐下歇一会儿了。长椅后面,荡漾着一片艾草香,模糊而柔和,就如它的叶片一般,是适合秋的。白衣黑帽的他走过这里,也许爬到过这片山丘,在落间拾寻过别致的宝藏,在傍晚的暮光里,投宿过简陋的人家。指尖系万人健康,闭目深思,举笔蘸墨,写下药方。这是位独特的旅客,山野溪流于他而言,不单是风景,还是他徘徊摸索的天然药田。访过高山荒野,去过无数人家,又坐于灯下,奋笔为书。待到长风掠过村庄,吹下一片梨花雨落在他墓前,才沾湿了他的名字——李时珍。

(学生习作《说说李时珍》)

解析:出生于黄冈市蕲春县的药圣李时珍,具有严谨的求实精神,对各种药材亲自采集、仔细观察,向劳动人民学习,编写《本草纲目》,是中国古典医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影响下,卉蕲州的山山水水都透露着养生的灵气。

小作者在向读者介绍黄冈名人时,用了梦境的形式,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想象丰富,浪漫灵动。小作者关注到的第一个名人是李时珍,从药圣的身份出发,聚焦于李时珍的典型动作和特征——活动地点是野外和药田、深入群众、治病救人。一路描述,一路铺垫,文段末尾点明人物身份,水到渠成。

四、典型特征,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艺术美

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采茶调,因《天仙配》《女驸马》等代表剧目进入大众视线,因其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大众喜爱。听、学、唱黄梅戏已成为黄冈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示例4:舞台上,水红的衣袖翻飞,像一片缥渺的云霞在空中散开,咿咿呀呀的唱词如珠玉滑动,流畅圆润,扮相清新的花旦脸上一层薄薄的妆容,颊若粉桃,眼角晕开一层淡淡的胭脂红,眉目含情,顾盼流连间,自成一段潋滟风流之态。

这就是源自黄梅的著名剧种——黄梅戏。

如果说京剧是雍容高贵的贵妇人,昆曲是柔媚多情的美人,那起源于采茶调的黄梅戏就是亲切可人的邻家小妹,让人心生亲近。无论是唱腔还是妆容,黄梅戏都比其他剧种更贴近生活,更民俗化。

黄梅戏的唱腔,比起京剧的跌宕起伏,昆曲的华丽婉转,更像是民间小曲,这也正是它的特点所在,那淳朴动人、细腻明快的唱腔韵味丰厚,而且唱词通俗易懂,多用民间口语的“唉”“呀”喟叹。这样平易近人的唱法,浅显易懂的唱词,让黄梅戏受到了各地观众的喜爱。在严凤英时代便掀起了全国学黄梅戏的热潮。

唱戏最重要的不仅是唱腔,还有妆容。黄梅戏的妆容重眉眼,却没有京剧那样浓墨描摹的眼廓和华丽的假面。黄梅戏讲究晕染和神韵,面妆犹如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而小生的妆容,则是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风流。素净的妆容,非但没有让黄梅戏减色,反而令它更显真实动人。你瞧,那花旦脸颊一点淡淡的胭脂桃色,不正如一抹羞赧的飞红,在素淡中平添娇媚吗?

与其他追求面色艳丽的剧种相比,黄梅戏更像是浮世喧哗中一团氤氲山岚,淡雅高远,缱绻万千,于清淡素雅中缓缓透出山色万千。

(学生习作《黄梅县里唱“黄梅”》)

解析:小作者热爱地方文化,熟悉地方文化,从唱腔、行当、服饰妆容四个方面向读者介绍黄梅戏,用词准确,为读者展现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唱词质朴细腻、表演真实活泼、表现力丰富的特点。

五、精神实质,呈现黄冈地域文化的内涵美

黄冈名人辈出,革命先烈众多。浠水县诞生了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一一闻一多;红安县是中国唯一诞生过两位国家主席,223位将军的“中国第一将军县”。在这些名人先烈的濡染下,黄冈铸造出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舍生忘死、战天斗地”的老区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前急需发扬的。

示例5: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在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亮了古代;歌舞和竞赛,力如猛虎。你是一场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你自己!遗烬中爆出个新中国!这是对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的热烈歌颂。这位生于浠水县巴河镇的平凡书生是怎样让整个旧中国感受到他炽热的烛光。

走进闻一多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对联:多难兴邦勉后人,一心为国化红烛。我们很多读者知道他的《红烛颂》。“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不仅仅是一根蜡烛,更是闻一多永恒不熄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红烛不仅仅是一个蜡烛,更是唯一多永恒不息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学生习作《寻黄冈名人,颂红烛精神》)

解析:小作者引用朱自清对民主战士闻一多的歌颂及其名篇《红烛颂》中的经典诗句,同时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时的情景,给读者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义无反顾、不屈不挠、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形象。

黄冈人带着这份“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黄冈发展新篇章,为黄冈赢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个个美誉。

结语

写作中,用好地域文化素材,方法绝非以上五种。历史,是一个地方的根;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黄冈有着厚实的根,伟大的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写作训练中,要悉心积累,大胆尝试,精心安排,定能使黃冈地域文化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红烛黄冈黄梅戏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蓝姐:红烛不只是用来照明
黄梅戏曲课
“黄冈密卷”:教辅材料“造神”的不良示范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红烛
能文能武,必须骄傲 好斗的黄冈人
黄冈电信中兴固网软交换SS设备1:0容灾机制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