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立体机制,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2019-09-10 07:22余丽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机制小学生

余丽君

【摘要】“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生是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浅谈几点有效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小学生;机制;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问题,诸如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等,给学校德育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建构立体机制,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一、开展主题活动,规范礼仪动作

一个人要养成文明讲礼貌的习惯,就要从小抓起。为了规范小学生的礼仪动作,学校德育处要善于动员各班老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对学生的表率作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我校举办升旗仪式时,我发现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为了规范他们的礼仪动作,我动员各个班级班主任开展了升旗仪式主题教育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了升旗仪式的礼仪要求,包括穿着、站姿、行李、歌唱和听讲这五个方面。例如,在穿着上必须穿规定的校服,着装整齐,不披衣散扣,夏季不穿拖鞋,冬季不戴手套、耳套,升旗时要脱帽;唱国歌时要立正,声音洪亮,气氛庄严;听国旗下讲话时,要保持肃静,不要随意走动,不乱议论……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各班还进行了多次实践练习。经过这次主题活动,学生明确地认识了升旗仪式的基本礼仪规范,强化了自身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升旗意识的纪律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

二、优化课堂细节,培养自控能力

“纪律时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内的行为规范常规训练,优化课堂细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控的能力。比如,通过检查班级卫生,我发现学校各班级的卫生情况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书桌内垃圾堆积,部分学生在桌子上乱写乱画,还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导致了教室气味异常、环境脏乱。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在各个班级建立了严格的卫生制度以及监督机制。每个班级会任命两名学生为卫生纪律委员,负责监督班內学生的日常行为,若有学生违纪,卫生纪律委员会进行记录并扣分,每周一上报班级上一周的卫生纪律情况,由此来督促他们遵守卫生纪律,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他们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读书姿势,我与全体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内开展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的写字与读书姿势,对其加以监督与指导,从而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细节与实处。由此,我通过优化课堂细节,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效培养了他的自控能力。

三、建立家校联系,形成多元合力

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家庭教育滞后,会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产生不利的想象。为了提高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学习必须注重建立家校联系,通过学生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小学生努力营造一个适合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

很多小学生一到假期,就会放纵自己,有的作息不规律,晚上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很晚起床,有的沉迷游戏……这些行为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然而,有些家长因为溺爱,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缺乏正确的引导。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组织各班班主任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教育意识,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规定,每天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8点钟起床,学会自己穿衣服、洗脸、梳头等。又比如,为了使学生们养成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除了会定期举办一些志愿活动,诸如植树、清扫操场卫生等等,还会请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家庭劳动任务,诸如学会洗小件衣服、饭后刷洗碗筷、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等等,通过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在过程中去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辛苦,进而对他们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就这样我通过注重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形成了多元教育合力,显著提高了养成教育的效果。

四、建设校园文化,浸染人文色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他认为,外部环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增强学校的人文色彩,从而形成了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氛围,促使学生感受到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比如,为了最大化的发挥校园内宣传栏的宣传效果,我会每周更新宣传栏里的内容,并向学生们征集宣传素材,只要是学生认为有意义、有成就感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投稿。学生们可以用个人的名义进行投稿,例如参加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与精彩照片,阅读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故事经历的感想与启发等;也可以班级的名义进行投稿,例如整齐洁净教室的照片、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的照片等等。当学生们投稿的素材被宣传栏采用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与荣誉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与内在驱动力,更加自觉而主动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与活动。由此我通过建立良好的宣传机制,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塑造了富有感染力的习惯养成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落实上述“开展主题活动”“优化课堂细节”“建立家校联系”“建设校园文化”等措施,建立一个立体的教育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府曦.养成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26.

[2]松建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J].中国民族教育,2018(09):56-57.

[3]徐文彬.为学生的发展奠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略谈[J].甘肃教育,2011(1):35-35.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机制小学生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