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研究

2019-09-10 07:22刘会华
管理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招生就业高职教育

刘会华

[摘 要] 任何教育都是一个系统与闭环,不仅要肩负学生的教学与培养,更需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才能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但是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招生与培养,对学生就业的重视度不足,从学生的自身情况看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招生、培养、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三个环节存在的不足,辨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即就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招生 培养 就业 一体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管理等领域一线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在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更契合社会企业需求,强调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招生中会设计好学生就业方向,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方向。但实际上,由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方面衔接的不足,加之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等方面的欠缺,高职教育培养、就业还存在些许问题。

一、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发展现状与不足

近年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力度与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也连创新高。从2009年的800万增长至2018年的1133.7万,呈现几何式增长,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占到高职院校人数的80%以上。从就业情况看,2018年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2%,就业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学生就业选择余地极小,许多学生就业后从事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这是因为招生规模与在校人数在不断扩大,学生就业、择业面临着严重冲突,难以在就业过程中有效择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1]。

导致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教育中虽然重视招生,但是在学生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方面仍然欠缺。例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订单式培养,与社会企业联合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在招生环节中即做好规划,保障学生毕业能够去相关单位就业。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就业保障,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能力难以达到企业需求,影响就业。另一种是常规专业,在教育中实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侧重学生就业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毕业后需要学生自我择业、就业,如果学生期望值过高,也会影响其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意识、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就业重于择业。例如,在日常调查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表示就业较难,只能先就业然后在择业;招聘的企业却也面临着招聘难、找不到合适人员的现象。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还不符合企业需要,学生在就业路上缺乏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之间关系辨析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职教育工作的三个基本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招生为高职教育奠定了基础,良好的生源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从现实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大多是基础知识差、学习能力不佳,因此高职院校招生中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有所降低。然而,这一问题传导至培养阶段,就会面临着多种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在教学中就不能依赖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该结合学生能力、认知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采用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是就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如何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就业。

综合而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招生、培养与就业三个环节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三者共同形成教育闭环。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招生作为前提,生源质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模式与方法是人才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就业是对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标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又会影响未来招生工作,三者既是闭环也是连锁反应链条。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与共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有效解决就业问题[2]。

三、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优化策略

前文主要对高职院校教育中招生、培养、就业现状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可见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高职教育中需要构建以三者为核心的联动机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招生计划

招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招生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后两个环节的实施。为切实提升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在招生中首先要做好社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不能随意设置专业,而是应该根据需求合理设置,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例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招生计划制订中必须深入社会,打破闭门造车的现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实现企业用工标准的零距离,实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以社会与企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

(二)以提升人才质量为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在招生工作奠定之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保障学生执业能力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在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中,深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和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紧紧围绕用企业的需要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真实对接[3]。

首先,教学中要推动内容创新。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生产技术、知识体系也在不断优化,高职教育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形成具有特色与时代特点的课程体系,保障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

其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就业能力提升。高职教育需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確保学生在企业岗位上能够发挥自身所学。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设计“产学研”一体教学模式,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注重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以就业为基础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投入的增加,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现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优化就业机制。例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侧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的培养;在订单式培养中则加深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紧跟企业的生产需要,从而精准地培养出符合用人企业标准的人才。

首先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中,要让高职毕业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在一生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更体现在工作能力等方面,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的意识。其次是以学生专业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让专门导师来负责学生学习期间的专业学习、学习实践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让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与连续性。

四、结语

招生、教学与就业永远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招生是高职院校工作开展的起始,教育是中间环节,而就业则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育始终围绕“就业”这一主题开展,这也是最终目标。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协调好招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重视招生也需要重视就业,强调招生与就业之间的联通与互动,持续强化教育质量,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最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赵秦.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高职院校招生就业机制探讨——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96- 99.

[2]吴丹,袁荣,杨玲.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的必要性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 2.

[3]吴丹,袁荣京,杨玲.民办高职会计类专业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36- 37.

猜你喜欢
招生就业高职教育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