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虽不是杭州人,可是一到杭州就对西湖爱得不得了,这有《余杭形胜》为证:“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他在办公之余,还经常骑马游西湖,这也有《钱塘湖春行》可证:“孤山寺北贾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即使朝廷要将他调离杭州,他还对心爱的西湖依依不舍,十分痴迷地写诗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那么,白居易抛不开杭州的另一半是什么呢?他没有说,我们一下子也還考证不出,但他对西湖的勾留,自然主要是它的湖光山色、朝晖夕岚、晴好雨奇,但也不能否定包含着他爱吃的西湖美味的水产品。清代诗人陈璨曾写有一首《西湖竹枝词》来推测白公勾留的部分内容:“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莫怪白公抛不得,便论食品亦忘归。”陈璨列举了两种水产美食:一种是清明节前后上市的西湖土步鱼,一种是重阳节前后才肥的西湖湖蟹。
西湖老早就不长成片结丛的茭白草,曾经附草而长的、较多的湖蟹,已少见了,至今只有一些身子小小的六月黄,还能捕到一些。只有土步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依然在西湖里生长、出产着。
白居易是否爱吃土步鱼,缺少历史的记载,但诗人陈璨姑妄言之,我们亦不妨姑妄听之。但陈的诠释,并不是没有道理。西湖出产多种水产品,要说味美的品种,当数湖蟹与土步鱼这两种。假如白居易当年确实爱吃土步鱼的话,根据唐时流行的烹饪手法,一是作脍,即是做鱼生(生鱼片)吃;二是烤了吃,这比较可靠,因为南宋学者杭州人洪迈,在《夷坚志》一书中有记载:南宋时,杭州九里松有一个叫陈翁的人,年轻时在武林门做泥鳅生意,年老时在九里松一带卖“炙鳅”(即烤泥鳅),与泥鳅差不多大小的土步鱼,自然也可以做成“炙土步”吃;三是做鱼干吃,这在《夷坚志》一书中也有记载。
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传承性的,南宋烹任方法的来源,自然可以上溯到唐代。这样,我们可以推论:白居易可能在杭州吃过三种土步鱼佳肴,即“土步鱼鱼生”“烤土步鱼”“土步鱼干”。
土步鱼又名沙鳢,属鱼纲塘鳢科,苏州人称之为塘鳢鱼,是种体形较小的淡水鱼。此鱼冬日伏于水底泥上,附土而行,故又名土鲋。一到春天,水温转暖,它便至水草丛中觅食。此时鱼肥质嫩,肉白如银,较之嫩豆腐,有其嫩而远胜其鲜,为江南独有的鱼鲜。杭州西湖盛产此物,只是较难捕捉。
此鱼可做许多美味的菜肴,笔者所知的,至少有这样几种做法:春笋炒步鱼、酱烧整步鱼、象牙步鱼、韭黄步鱼、椒盐步鱼、雪菜步鱼、火腿鲜笋煨步鱼等。
在杭州菜馆里,春笋烧土步鱼作为清明后一款名菜,以山珍之鲜与湖珍之美珠联壁合,可说鲜美异常,但此菜价位较高,因为仅鱼本身,一斤就要一百元以上。此外酱烧整步鱼、火腿鲜笋煨步鱼也已很少有大厨会做、去做。
至于象牙步鱼,去头,去脊骨,去肋条骨,再剥皮,白得像一条条小象牙般的,精巧得无与伦比,是一款极其高档的名菜,在杭州早已没有大厨会做了。30年前,我采访过灵隐天外天菜馆的资深名厨吴有寿。他说,曾做过此菜。而现在,这美妙的名菜,已成绝响了。
前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有一款雪菜豆瓣汤,那是步鱼菜的极致:这汤中的豆瓣,不是用那常见的豆瓣,而是用步鱼双颊上的两片腮帮肉,腮帮是鱼呼吸时活动最为频繁的部位,因此最活最鲜。一条步鱼,也只有那么两小片半月形的、宛如豆瓣的腮帮肉。要做成这碗精致美味的豆瓣汤,没有几十条步鱼及制作手艺,是烧不出来的。
早几年,我曾在杭州有名的大菜馆受请吃过好几次春笋步鱼,价格昂贵且烧得风味并不诱人。倒是三十多年前,在游览绍兴时,在市区大江桥附近的小店里吃过一次雪菜烧步鱼,至今其味难忘:散发着胡椒粉香气、嫩豆腐似的鱼肉之味,至今仿佛还在齿舌间滑动着……
我很想尝一尝“象牙步鱼”的味道,光那雪白得像象牙那么一条条的形态,就使人充满遐想,令人食指大动,可惜没人会做了!自然,我更想品尝一下唐朝杭州市长白居易时代的土步鱼吃法:脍、炙、干……可是,只能空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