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要成
【摘要】 相較于小学阶段的基础学习,初中会接触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知识内容,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更多挑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导入了一定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充分体现出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外国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高综合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更高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及自身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意义与作用,并进一步提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力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外国文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66-01
0
引言
新课改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就需要优化教学策略,更要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优秀作品,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熏陶,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一、人教版教材外国文学选文内容浅析
人教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内容具有一致性,外国文学作品比例贵精不贵多,大约占据内容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时,外国文学作品多为略读课文,不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这表明初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对外国文学产生基本认识,了解其跟中国文学作品的同与异。教材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内容浅显易懂,翻译过来的课文内容更是精炼有趣,符合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可以看做培养初中生文学作品阅读的窗口,作品包含小说、散文、诗歌、寓言、戏剧、童话、议论文、说明文、演讲稿、书信等多种文体,让学生接触更多文学体裁的过程中,也对外国文学有基本的全面认识,且选用的作品并非都出自文学家之手,还包括政治家等其他类型的专家学者,对于开拓学生眼界、了解更全面的外国文化也有积极作用。结合初中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丑小鸭》等,都生动诙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又方便学生发散思维。
二、人教版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启发与思考
要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的兴趣,就要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最终落实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人教版教材可以得知,外国文学作品的体裁多种多样,不同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中多为美国和法国成熟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品能够生动反映出不同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中的外国人文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背景的基础上展开阅读。然后,教师要理清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征,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区分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等,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知识基础,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引导学生兴趣阅读,如莫泊桑、普希金、泰戈尔等,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真善美的熏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三、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提升与优化途径
1. 扩大外国文学学习框架
人教版教材多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略读,教师教学也应当建立全局观,将教材内容作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引线,拓充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建立更全面、更完备的学习框架。初中生处于接触外国文学的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很容易对外国文学产生阅读形式、思想文化上的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学产生好奇心,让学生以开放、自由的态度来学习,把握文本内容的时代背景与整体性、逻辑性,“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外国文学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学的映照,打破学生的思维框架。
2.从时代背景引发思考
外国文学教学重点在于名著、代表作的研读,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从作品的背景入手,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首先让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感受优秀作品的审美价值,然后结合文本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复杂内涵,如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从19世纪中后期法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倾向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家人对于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原因其实在于于勒叔叔的经济条件。又如学习契科夫的《变色龙》时,可以结合19世纪俄罗斯的官僚主义背景,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其中的辛辣内涵。
3.用感性文本展开人文教育
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具有同一特性:丰富的情感与人文的关怀,为了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人文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本中的情感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在情节的更迭中感受人文精神的光辉,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新兴资本家主人公的智慧,感受睿智的人物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又如在学习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时,虽然文章主题是动物,但核心内容是对动物的热爱与作者乐观的研究精神,学生会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与动物交流的温馨人文之美。
4.新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感染力
信息技术早已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新媒体教学媒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获得声图并茂,视听兼顾的学习感受。如在学习《荒岛余生》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鲁滨逊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在面对生存极限时人类的坚定信念。实践证明,新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弥补单一文本教学的不足,开发学生大脑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黄熹.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刘洪涛.现代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形态分析[J].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3).
[3]张智华.影视文化与传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