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参差不齐,听、说、读、写四方面各有所长,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体差异,这是教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前提。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时候,尤其是小组的组员分配时,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并通过合理的人员分配实现小组间的均衡和小组内组员间的互补,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最优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个体差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59-0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其形式的创新克服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死板,极大地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在小组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充分发挥群体的助长作用,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就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
1.为学生展示个性给予及时的激励
很多学困生,在小组中参与讨论,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语文学困生,千万不能冷嘲热讽,再次傷害他们的自尊心。宜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在课上也要避免其他学生的数落,要强化正面的进步。平时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只要答对就大加赞赏,以期增强自信心;针对学困生的特长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思考题,为学困生创造显示才华的机会。因为小组合作中每个异质小组成员按成绩编号,号相同的组员比赛谁答题得分高,其实就是按同质(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语文基础和能力上大致相同)分组,使语文水平基本相等的语文学困生代表自己的异质小组平等竞争,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参与,也能鼓舞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有夺冠的机会。我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异质小组的动态平衡,一旦哪个异质组优势或劣势较明显,就进行合理调整,并关注构成同质组的组员特别是语文学困生之间的能力相当,能力较强的上调到高一级同质组,总处于劣势的下调到低一级同质组,让每个组成员都有信心参与竞争,同时又不敢掉以轻心,较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他们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好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冷嘲热讽的批评要不得,但必要的批评不能少,如语文学困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作业不认真,上课不认真听讲,背书不按时完成等有碍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放纵不得。
2.教师全方位充实自身综合业务素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语文科学认识,务必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合作学习资料的选取,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
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用心主动地参与。
教师主角适当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主角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
3.教师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利。反之,课还未开始,学生即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会如一潭死水,推进比较困难。
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路老师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文章的重点段落。从“不容易”这个词语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切入点非常小,但是操作性极强,学生很快就从动词下手分析人物形象,很快就在小范围的讨论中,体会出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学生在这小范围的讨论中,也能发现动词的精美之处。这对于学生来说没什么难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度。也会积极发现文本中的其他细节处,补充并丰满了人物形象,整个课堂思维火花迸发。
4.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它强大的优势,但我们仍然需要积极探索,将它的优势展现出来。语文学科具有它的独特性,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在不同体裁的课文中,如何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充分体现课文的性质,而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这有待于我深入进行课题实验,将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实践有机结合,尝试设计针对性更强的小组讨论题,继续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如何使参与合作探究的小组水平相等,实现小组间公平竞争。并能够给每一个小组创造机会交流、学习经验。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在问题的设计上能够更精准。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美)约翰逊 著,伍新春、郑秋、张洁 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