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剑飞
【摘要】 物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并且要求学生的思维对新知进行深入的加工,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而在“五步教学法”这一方法的使用中,恰好能够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新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对新知进行深入的加工,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获得同步增长。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五步教学法”的应用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应用措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五步教学法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98-01
0
一、微课辅助预习,培养预习热情
在当前教学中,学生现有预习的习惯,更有不少学生将预习看作是自己学习中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物理学习中,预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课学习中即将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需要以哪部分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的重难点是什么。所以,预习活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对此,立足于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现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学案和微课视频推送的方式帮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通过导学案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明晰的自主预习活动,把握即将学习的重难点。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推送一些与即将学习的新知相关的、较为简短而富有趣味性的视频,帮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折射现象,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折射相关的现象,了解折射的规律并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以验证。同时,在微课视频中帮助学生认识折射的现象,如“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中被折断”、“海市蜃楼”“叉鱼要叉下方”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物理认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通过预习环节中收集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自然现象的神奇,体验到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应用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劳动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二、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合作探究
互动课堂是帮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前提,也是针对化解决学生个性问题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充分探索在,在彼此交流中有效增强其学习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设计实验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设计实验方案,以帮助学生探索新知。在学生的交流探索中,教师参与学生中,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索中制约学生提升的难点,引导学生数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总结实验的结论。
三、引导自我展示,释放学生活力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后,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挖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中生成的学习资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帮助学生有效辨析问题、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时,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后,其他同学发展该小组的学生只完成了一组实验就得出了实验结论,这种错误的实验方式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索结果是:当L1=2cm,F1=3N时,L2=3cm,F2=2N.此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L1+F1=L2+F2。显然,这种结论的得出也暴露出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存在的一类典型的问题。对此,教师将其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置可否,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暴露出问题,由其他同学逐步纠错,让学生在新知学习中便利用同学生成的错误,有效辨析,在拓展课堂新知生成量的同时,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活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精设达标训练,优化学生认识
在新授课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精心设置达标测试,引导学生在达标训练中检测自己在新知学习中的知识获得情况和对新知的理解情况,从而弥补学生认知中存在的漏洞,有效提升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密度测量计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置习题“一艘航船自长江流入海洋后,其浮力的大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将会 (上浮或下沉)”,虽然这道题目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刚开始探索物体的浮与沉的学生而言,并不算简单。此类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结合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还能引导学生结合物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等量,帮助学生优化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有效拓展延伸,提升学生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效的课后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化对新知的理解。所以,在完成新授课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丰富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上文中《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浮沉子这一实验器材,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塑料药瓶和大可乐瓶等物体,让学生在探索制作浮沉子的过程中,认识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对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也在学生的动手中,切身感知体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总结
五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顺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辅助预习、搭建学习平台、引导自我展示、精心设置达标寻内敛和有效拓展延伸等措施,发挥五步教學法的功效,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包青梅. “五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许光明.初中物理新教材五步教学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