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但是即便如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是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现象,使学生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例,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问题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探究,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研读教材,预设弹性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的弹性预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的弹性预设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研读教材,认真备好课。
笔者在教学《小数除法》这一课内容前,会仔细研读课本内容,掌握其中的知识脉络。笔者也会根据班级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预设丰富的弹性问题,以此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不能够回答学生问题的现象,更好的为学生答疑解惑。笔者还会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地重视留白预设,以此应对多变的课堂情况。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计算小数除法的算式时,会事先考虑到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算式时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以及向笔者所提问的多样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更为全面的预设,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知识,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研读教材,预设弹性教学设计,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精心设计问题的重难点,促使提问具有针对性
笔者认为设计问题的重难点是教师必须设置的一个环节,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精心的问题设计。
笔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会精心地准备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设计提问的环节。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笔者会在设计重难点的时候进行分层次设计,由弱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如,笔者在设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首先会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明确了重难点后,笔者会在课堂教学时设计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向学生进行简单知识提问,让学生通过笔者设计的情境和问题的思考,了解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后,笔者再一步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使笔者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精心设计问题的重难点,使提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数學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始时应该多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新课。
如,笔者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内容时,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这几张图片涉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种概念。当笔者展示完图片后,便会对学生说:“同学们,教师展示的这几张图片所涉及的图形都是我们所学过的,那么你们能够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因为笔者提问的问题是较为简单且学生们接触过的,所以学生们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笔者见到学生们通过笔者的提问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于是便引领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中装500毫升的水,在一个量筒中装入一块石头。做完这个实验后,笔者便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请观察一下这个量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经过观察,纷纷表示这个量筒的水平面上升了。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们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请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听完笔者的话后,学生们纷纷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过了一段时间后,笔者邀请学生们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学生们的回答中,笔者发现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空间”这一概念。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笔者说完后,便引导学生们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本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效地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建彬.巧妙提问引思考 适当点拨促探究——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艺术[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2]许红华. 基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