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君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从急功近利地直指分数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用优美母语塑造人性,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语文的互动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新时期
引言: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的双边交流活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互动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那么,针对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又该如何实现互动呢?
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琐碎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有效思考,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多辛苦,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语文学科,感知、理解、鉴赏等环节是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去完成的,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首先,明确身份,淡化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绝非主宰者。什么都替学生做,学生永远都不会进步;其次,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文、思考、讨论……决不能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上。既然决定开展就要保证有意义;最后,用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恰到好处地赞美他们,不要用自己的专业标准去衡量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坚信鼓励的力量。
例如,在讲授《蒹葭》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律美。为此,我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全班齐读、教师范读等朗读方式,而是大胆选择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舒缓的音乐在教室中响起,学生随着它的节奏,用心朗读,觉得十分新奇,似乎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机会。我一直认为,热爱语文的人一定也会热爱生活,配乐朗读的仪式感,也应该及早尝试。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人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时,会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思考。很多教师对学生过于严苛,导致语文课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噩梦,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值思维活跃的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太严格不仅没有必要,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更适合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同样能教育出好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是一件幸事。首先,经营好师生关系,我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教学之余与他们聊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多启发引导,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灵活使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是有意思的,在快乐中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语文学科中的很多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学生能够战胜自我,大胆自信,自圆其说,就是最棒的,给他们当众讲话的机会,这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例如,班级里的某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这几天总是闷闷不乐,这周的随笔中也吐露心事,为自己施加了很大压力。于是,我在评语中写下:老师一直很看好你,一次失利代表不了什么,总结经验教训,期待你不负众望,加油!从那以后,我看到他更加努力了,有时也会在作业上与我进行有爱互动:进步的小欣喜、生活中的烦恼等等,这似乎也成为我们两个之间的小秘密。
三、优化设计互动环节
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所谓的互动教学,并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精心备课,也包括备“互动”,充分考虑到互动环节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对学情做到充分了解,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互动环节;第二,细心观察,加以引导。互动过程中,既不能过分干涉,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解决;第三,进行及时反馈。能让学生提高重视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人看在眼里,并没有徒劳无功。在互动环节结束后,针对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会督促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例如,在讲授《老王》这节课时,学生在进行分组自由读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笑个不停,走近巡视才明白原来是小组成员中的一位同学姓王,他们因此给他取了新绰号。我走近后没有急于批评他们,而是说了句“此老王非彼老王”,学生见状,收起了笑容,继续认真读文。这样既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语文是件幸福的事,能够带领一群年少的心灵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这种快乐和满足不能一个人独享,更要学会分享。互动教学将引导学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實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王业燕.新时期互动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01).
[2]赵水凤.积极模式下的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研究[J] .课外语文(下),2019(4).
[3]孙立敏.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