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柑农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

2019-09-10 09:35:02李靖罗慕源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

李靖 罗慕源

摘要: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该战略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的柑农为对象,调研秭归柑农的人力资本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开发策略,希望提升柑农竞争力,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吸引外来人力资本进驻农村,促进人才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秭归柑农;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伟大战略。其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的柑农的相关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当地柑农的人力资本困境,探讨了加强对当地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吸引人才的相关开发策略。

一、秭归县柑橘种植区的柑农人力资本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是我国著名的柑橘产地,柑橘种植面积35万亩,柑橘销售品种有伦晚、纽荷尔、红肉、长红等,年产量约40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被誉为“脐橙之乡”。秭归县柑橘种植村超过100个,柑农约7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60%,从事柑橘产业的劳动力超过12万人,占乡村劳动力从业人员的比例同样超过60%,柑橘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秭归县柑农对当地柑橘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的柑农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柑农的人力资源现状的三个特点。

(一)年龄层次结构不合理

柑橘种植是秭归县的支柱产业,而秭归柑农白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始从事柑橘种植行业,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目前从事柑橘种植的柑农人数不断减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秭归柑农的年龄层次结构大体上呈现畸形的状态。笔者通过对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如图1所示),目前郭家坝镇柑农有31. 19%为41~ 55周岁,有63. 3%为56~ 70周岁,有0.92%为70周岁以上,仅有4.59%为40周岁以下。郭家坝镇全镇约5万1千人,有四万人从事柑橘种植行业,仅有2300余人为40周岁以下,有约16000人为4l—55周岁,有32000人为56~70周岁,约500人为70周岁以上,青壮年柑农劳动力相当少,知识分子严重缺乏,中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持。

(二)现有劳动力不足

随着秭归县农村地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当地柑橘种植行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根据笔者从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实际获得的109份问卷显示,秭归县绝大多数柑农家中劳动力数量仅有2人左右,且多为中老年夫妇俩人,约46.79%,青壮年劳动力极其缺乏。约有22.9%的柑农家中仅有1名劳动力,约有21.1%的柑农家中有3名劳动力,仅有约7%的柑农家中有4名及以上的劳动力。由调研结果可得出当地从事柑橘种植产业的劳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必会影响秭归县的柑橘产量和持续发展。

(三)柑农学历和能力水平不高

与城镇地区相比,身处农村的柑农的学历水平较为不足,根据笔者对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王家岭村的调查问卷显示,当地柑农约有40%为小学学历,有52%为初中学历,有7%为高中学历,仅有1%为本科以上学历。因而在教育、文化、思想和技能各个方面都无法與高学历人员相比,制约了柑农学习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在笔者对当地的调查中(如表1所示),仅有约21. 1%的柑农通过电商和微商等途径自己销售柑橘,其余均为白销或果商、企业上门收购,价格远低于农户自己通过电商和微商销售。南此可见,较低的学历水平和技能成了制约秭归柑橘通过新途径销售进而提升售价提高收入的一大重要因素。

二、秭归县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乡村振兴无疑需要大批人才来支撑,因此为了加强对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大对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吸收外部资本进入当地农村,促进农村更好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秭归县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一)在政策上加大对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要想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为农村地区留住人才,需要从政策上人手,以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吸引外来人口进入农村,继续从事柑橘相关行业。据笔者调查显示,有43 .12%的农户表示不知晓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帮扶政策,39.45%的农户则表示仅知道技术方面的支持,这表示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帮扶方面仍未做到位。政府应该在人力资源政策上加大对柑农和柑橘相关产业的支持,例如构筑回乡创业者的保障体系,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文化环境等各方面为返乡人员提供支持,鼓励他们创业就业:积极出台各种针对“三农”的发展政策,引导当地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当地人文环境,强化人才精准引进,落实人才引进专项制度,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和其他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发挥其带头作用:加强对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让外来人力资源愿意驻进来,当地人力资源愿意留下来。

(二)在观念上加强对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引导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政府应当大力引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精神文明程度,解放农民思想,加强对柑农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改变当地柑农那种“留乡无用论”思想,让当地的柑农、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能够意识到回乡种植柑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从而让更多的老人支持年轻人主动回到家乡,帮助家乡的柑橘行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在教育上加大对柑橘种植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

秭归县农村人口多,但是必须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要提高当地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柑橘产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同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柑橘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还应该重视短期培训,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班,如电商销售、种植、采摘等技术的专项培训班,帮助当地农民获得柑橘相关产业的技术技能,满足他们从事柑橘产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结语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业若要发展、乡村若要振兴,就一定离不开高素质的各类人才。为了秭归县柑橘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柑农的人力资源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政府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政策上加大支持:二是在观念上加强引导;三是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希望能完善柑橘产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成效,提升其素质和质量,帮助当地柑橘产业平稳发展,促进秭归县经济稳定提升。

(通讯作者:徐秋菊)

参考文献:

[1]张慧娜,耿相魁.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V.29;No.441( 13):61- 63.

作者简介:

李靖,罗慕源,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
中小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25:47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0:29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9:17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1:46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1:42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