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春霞
叶澜教授是新基础教育的倡导者,她说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性的、常态下的和有待改善的课。
作为一名教师,所传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成为好课,成为好课的标准就是叶澜教授所概括的五个方面,若每节课具备了这些方面,必然是一节好课,也必然是学生喜欢的课。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历史学科而言,如何让我们学生喜欢历史课,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趣高效,如何才能让每一节历史课都成为好课,这是每个老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创设情景,还原历史史实,学生比较喜欢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三大改造》这一课时,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问题时,我借用了网上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并作了修改,创设的是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王国范的亲身经历,新中国成立前,他是雇农,给地主当长工,遭受地主的剥削,新中国的诞生,让他笑逐颜开(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会笑逐颜开?理解农民成为国家主人的含义)。然后再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引领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喜出望外?理解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接下来呈现的材料和图片是:“①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②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國范动员全家经营土地。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③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王国范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欣喜若狂?为什么都乐开了怀?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怎么办?,进一步理解缺乏劳动力、缺乏生产工具、资金、先进的机械化农具,总而言之,生产力水平低,),就在学生沉浸在王国范等农民面对旱灾该怎么办的时候,接着抛出另一组材料:①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于是全县的农民们集中起来大修水利。二、终于在大家不懈努力下,水库建成了。②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③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通过这组材料,让学生体会王国范等农民是如何渡过难关的,理解农业为什么要改造,通过什么方式改造,结果怎样,就豁然开朗了)。
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这种方式引入历史课堂,枯燥无味的理论、年代久远的旧事,立刻就在学生的眼前鲜活生动起来,由此,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喜欢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