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来让学生感知物理概念。也可以通过演示小实验、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展示、对学生多鼓励,树立学生信心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将会充分发挥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这种好奇往往维持不了多久,一旦遇到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时,便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现从以下几点浅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要做好每一节新课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问题引入、实验引入、故事引入、视频引入等等,尽量去吸引生的注意。
(一)问题引入
比如:在讲授《重力》一课时,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熟透了的苹果为什么总是从树上竖直向下落?抛出去的石块为什么最终要落回到地面?在讲授《认识压强》一课时可以提出:大型卡车为什么要装许多车轮?为什么要把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会有所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那么学生就会带着好奇或疑惑来聆听这节课,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二)实验引入
比如: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知识时,可用“倔强的纸片”小实验引入。向两张下垂的纸中间吹气,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在讲授《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课时,可采用“纸片托水”小实验引入。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一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看看杯中的水是否会流出来?想一想,是什么力托住纸片的? 《探究滑动摩擦力》可用“筷子提米”实验。把米装进塑料杯内,插入筷子,然后轻轻的把米压实,再慢慢提起筷子,看看是否能把米提起来?想一想,为什么米和杯子没有掉下来,是什么原因?在《探究光的折射定律》一课,可将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的杯子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同学向杯中缓缓注水,你又能看到它了吗?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做而且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小实验。
(三)故事引入
比如:在讲授《重力》这节课时,可以使用牛顿在树下乘凉时被苹果砸到的故事;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时,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故事“、阿基米德与王冠”的故事等。这些小故事都是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
(四)视频引入
比如:在讲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一课时。可播放电视剧《神话》中西楚霸王项羽与现代人易小川比赛举鼎的片段。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在看电视,而不是被老师逼着听课,学生绷紧的神经也就可以放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同时,通过视频也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的去了解生活中的杠杆。再者,现代人易小川虽然没有霸王的天生神力,但脑袋里却装着现代人的物理知识,一样可以与霸王抗衡,这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1.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活物理课堂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地传授知识。用风趣地语言可以让学生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聆听教师的这节课。
例如,在讲授惯性知识时,用了一则笑话:有一女士在公交车上,车突然刹车,站在她身后的人猛的向前把她扑倒,趴在了她的身上。她气呼呼的说:“瞧你那德行。”趴在她身上的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学生哄堂大笑,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不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
教学是师生间互动的过程,其本质为情动的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定会形成的良好的师生之情。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健康的成长、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声情并茂,眼神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和期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学用启用学生的作用,先学而后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学生自己学不会再请教其他学生或老师。不提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知识灌输方式让学生觉得无趣,并不起到学习知识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启用“兵带兵”模式,让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这样可以让会的学生得以巩固知识,也让他们可以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去辅导其他需要的学生。这也是一种间接的鼓励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这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
4.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中学生比较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又有强烈的荣誉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设计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一堂课中可以采用“预习——展示——检测——反馈”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采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或个人加分的形式,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一旦表现得好,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和赞扬,便产生了上进心,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三、教學课堂中,教师要学会侧重讲解本节课重点知识
一节课45分钟,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可能整节课都在全神贯注的认真聆听,所以要会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那个时间段,把本节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那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学会捡重点内容来讲,不能面面俱到。比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这节课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在研究光的反射射定律时,必须要让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小组合作讨论,最后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这几条定律要作为重点让学生去牢记。其他可以先不做要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节课内容并不多,而且在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多读,当场记下,并配一些适当难度的练习巩固,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其实物理并不难!自然而然学生就喜欢上了物理。
四、借助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则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当中。如果只是平常的使用黑板,会显得课堂中有点枯燥无味,本来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新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单纯的只是教师在照着课本讲,学生盯着黑板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时使用多媒体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中。
比如,一节课的开始时,由于课间的活动,学生的心情还没有平复,这时视频引入新课就能很好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还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能比较直观的展示本节课的内容,即使学生偶尔开小差,在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看多媒体上的课件就可以很快的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就能够快速的跟上大家的步伐。
使用多媒体还有其他的好处:例如,有些实验课不好讲授,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教师的演示实验视频,这样更直观的让学生去感知。在《光世界巡行》一课中,需要探究光在均匀介质和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此时可以让学生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教师播放光在不均匀介质(糖水)中的传播实验视频作为补充,让学生观察现象并作对比,这样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才能够沿着直线传播。又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某一环节用到游戏形式,就很能够去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希沃中就有个课堂活动,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每次上新课,我都用这种游戏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把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放松快乐的形式来给学生授课,使学生领略到学习不单单是枯燥无味的文字学习,还是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和奥妙,把暂时的“直接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学习动力,从“不愿意学”过渡到“我爱学”,从“外在的学习被迫学习”变成“内在的主动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对学生多鼓励,树立学生信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作为老师,我们都要看得见!适时的鼓励是是学生产生动力的最好方法。比如一个学生刚开始也许对物理并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那么,总会在某一节课,他正好听懂了一点点,并尝试着回答问题,那么教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无论他是否回答得正确,你都要相应的去回应他,不能视而不见。教师可以从最起初它刚回答问题时开始,鼓励他。比如“这位同学真用勇敢,终于踏出了第一步,即使没回答对,那也是一种进步”。这种鼓励性的语言,会让他更关注你的课。如果他答对了,那更应该鼓励,比如“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那么他就会更有信心。
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善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也增进他们学习的欲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好每一节课,把课本的知识以最新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汪基德.《现在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黎梅,1988.04出生,女,广西忻城,所在单位:崇左市江州区第二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