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璐
摘要:幼儿创意手工活动是幼儿教育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幼儿教育中展开幼儿创意手工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兒学习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因为创意手工活动开展的成本比较高、耗费时间久而放弃开展手工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生活材料展开手工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代替手工教学的道具,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时的开展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创意手工活动,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本领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生活化材料;具体方法
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教学成本,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进行演示或则选出几名幼儿让他们来进行示范,如此一来,虽然幼儿对于创意手工活动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有所了解,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动手去实验操作,进而缺乏参与手工活动的热情和动力。针对目前幼儿创意手工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该如何提高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中的应用:
一、利用常见的生活材料展开手工活动
游戏活动可以有效的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为此,教师在展开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的设计游戏活动,进而确保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可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应该并在游戏当中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借此来提高幼儿联系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生活当中常见的纸张来开展一次制作纸青蛙的游戏活动。在活动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一些制作纸青蛙的具体操作步骤,然后给幼儿分发纸张,并让幼儿按照幻灯片所演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折纸活动。最后,教师可以就幼儿的折纸情况给予判定,对于制作纸青蛙比较美观且跳的远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表扬,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幼儿教师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对幼儿折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纠正。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材料来展开游戏手工活动,其不仅可以有效的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和动力,同时也可以把幼儿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手工课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废旧物品代替手工教学的道具
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当中的废旧物品来代替手工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学用具。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废旧物品的产生,而这些废旧物品看似无用,但是利用这些废旧物品来进行幼儿创意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来展开一次制作传声筒的手工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把幼儿俩俩进行分组,并给幼儿分发两个矿泉水瓶和一条细绳。然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演示如何正确制作传声筒的步骤,并让幼儿按照步骤,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展开本次手工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传声筒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些其他的手工制品,像是易拉罐可以用来制作铅笔桶,利用碎玻璃或则旧眼镜可以做成放大镜等。通过开展本次手工活动,不仅可以证明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是要靠媒介的,而且还可以展示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魅力,让幼儿爱好创意手工活动。
三、开展贴近实际生活的创意手工活动
由于幼儿对于参与手工活动具有一定的兴致,且幼儿的一切生活经验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联系实际能力,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去主动的进行手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贴近实际生活的创意手工活动,进而达成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开一次制作名片的手工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搜集一些纸质的箱子,并把这些箱子裁剪成名片大小的卡片,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属于自己的专属名片,名片上可以绘制一定的图案和问题。最后,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名片的交换活动。通过开展本次手工活动,其不仅让幼儿切实感受到了参与手工活动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幼儿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本领。
总的来说,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中巧用生活化材料,其不仅可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同时也可以降低手工活动的成本。为此,教师在展开幼儿创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为幼儿设计合适的创意手工活动,并在活动当中合理的运用生活化的材料,进而推动幼儿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创意手工活动中来,实现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乔姝艳 . 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J].课程教育研究 ,2014(36):192-193.
[2] 刘兆婷.新视野下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探究[J].读写算- 素质教学论坛,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