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少先队仪式感的研究

2019-09-10 01:20曾凤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6期
关键词:仪式感少先队培养

曾凤琼

摘 要:仪式感是对人精神的一种约束,也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化功能,积极的仪式感对个体及他人都有深渊的影响。少先队是少儿年龄段很重要的一支队伍,他们的仪式感对其自身和将来从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如何让少先队发挥其效应,成为广大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少先队;仪式感;培养

少先队是儿童的主要精神团队,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少先队的仪式感培养对儿童的文化意识和人文情怀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要认识到仪式感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仪式感的培养出路。

一、少先队仪式感存在的问题

1.仪式感退化,教育效果失真

提到少先队,人们更多想到的就是红领巾,而对队旗、队歌等少先队题特有的象征符号,人们知之甚少,即便少先队队员对常见的这几种符号内涵也了解甚少。在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的过程中,队会组织者往往为了省时省事而把少先队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删减,比如唱国歌、呼号等,这样一来少先队的仪式感就减弱了。

2.内容杂而乱,教育力量削弱

少先队仪式是少先队特有的一种集体仪式,不是普通的集体活动,所以少先队的组织要有一定的仪式作为支撑,彰显其正规化和身份感。但少先队的活动内容多而杂,不利于对少先队成员的身份认同建立,通过对队伍的基础教育,使队员形成爱集体爱组织的具体行为,显得非常必要。然而,有些学校将少先队的仪式感等同于其他形式的普通活动,认为少先队的仪式活动就是普通的汇演、娱乐等,少先队的仪式感教育被赋予一定的娱乐性,完全忽略了少先队特有的政治性与教育性。这种流于形式的仪式严重背离了仪式教育的庄严性和神圣性,曲解了仪式教育的内涵,严重削弱了少先队教育的效果。

二、少先队仪式感的培养出路

1.创造真实的情境会话际遇

互动仪式链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情境而不是个体。生态发展理论也指出人的行为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外界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鉴于少先队队员年龄较小的原因,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为队员创造一定的情境,增加與队员的对话互动、精神互动和生活互动,注重气氛的渲染等。例如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学校要将国歌、音响等都准备好,并组织少先队将队旗和红领巾等准备好,为大家营造一个积极快乐的场景体验。通过参加升旗仪式后,让少先队成员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将自己的认知体验写出来,要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尝试。只有将仪式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增加对仪式感的重视,并提高他们自身的兴趣。

2.激发队员情感能量内驱力

情感能量是互动的真正驱动力,也是推动儿童思想转化的主要精神来源。教师要利用情感的力量,激励和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激发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情感能量是影响个人成长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队员情感动态。队员是否喜欢仪式感,通过观察他的面部情绪以及行为举止就可以推断出一二。对于喜爱仪式感的队员,他们总是精力旺盛,积极热情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俨然一个个军人似的,目光比较坚定。而无奈、失望的表情往往是那些不愿意从事少先队仪式感的学生。

其次,丰富互动仪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目前少先队的主要仪式活动你主要集中为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上,其个体开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少,不利于队员的综合发展。只有将集体活动与个体自身荣誉活动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少先队的综合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少先队仪式活动可以在平时的少先队活动课上,还可以在进行户外基地教育活动中,比如与青少年宫、青少年军校的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融入他们的活动圈子,实现互动主体与客体的多样化发展。仪式感不是专门的拉练活动,也不是走过程的“做场秀”,它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对文化的展示、对文化的信仰和行动。所以,少先队的仪式活动要有具体的内容,要充实而不是空虚,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逢场作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所需,给予他们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

最后,发挥队员的主体性精神。少先队员是仪式活动主体,每个少先队成员都是整个集体的一部分,每个成员都在集体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指导活动中,有些教师依然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和队员交流,辅导员就是活动的发令者和指挥者,俨然辅导员就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这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长期受辅导员指挥和压抑的少先队员,基本没有自己的发言权,也缺乏一定的反抗和思考,他们最后往往被沦落为辅导员指挥棒下的旁观者,最后只能被动跟着辅导员的口号走,其发言权和策划权完全被剥夺。仪式感的受众群体是少先队,辅导员只有给予他们权力,让他们自行规划和实施,才能体现仪式感的真正价值,队员才能成为指导者和配合者。

3.充分发挥少先队主体地位

少先队员是仪式活动的主体,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承担着团结教育广大少年儿童的重任。辅导员要给予少先队成员一定的主体地位,打破常规的唯师观念,让学生成为仪式活动的主动方。辅导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只是活动的倾听者和监督者、指导者,辅助少先队完成一系列的活动,长久按这种情形坚持下去,学生策划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在取得的成就中,学生的自信心十足。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如果没有内在的权威,我就只能屈从外在的权威,而这种外在的权威仅仅是一种强制力。”真正的权威是威而不怒,是守望而不是控制,是表扬而不是横加指责,是尊重而不是忽视存在。在进行仪式教育过程中,要把队员作为服务主体,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给予他们策划和改变计划的权利,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这就需要少先队辅导员调整工作理念,尊重队员的主体性,做队员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总而言之,少先队仪式应该本着“一切从儿童实际出发”的工作理念,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仪式形式,激发少年队成员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在活动内容选择上,要采用儿童喜欢的活动类型,选用对他们成长发展有利的活动,既要关注活动的仪式感,又要关注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少先队仪式感真正成为推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倩.问题与出路: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本质回归[J].青少年学刊,2018(03):56-60.

[2]史晓琼.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少先队员仪式认同感培育[J].青少年学刊,2017(05):51-55.

[3]徐水婵,于洪燕,董子蓉.“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6(10):13-16.

猜你喜欢
仪式感少先队培养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加入少先队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