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芬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理科知识的第一门学科,也是对人们生活以及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之中的最为重要的学科。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小学生对数学提起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游戏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低龄的学生而言是学习外来知识的主要的途径,合理的利用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于如何利用游戏展开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进行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探究
引言:
小学是现在学生开发自身大脑以及学习知识速度最快的年纪,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的小,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不够高,再加上小学生的逻辑能力普遍比较低,所以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之中的一大难点。利用游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效率的方法,而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对学生展开数学教育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论。利用游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一、游戏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因
游戏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因大致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游戏可以让人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让人们更愿意去学习以及了解知识。第二,由于人大脑的特殊性,人对于消耗自身精力少的,让人感觉到刺激的东西的记忆力衱理解力比较高。所以小学生对于利用游戏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更加的高,学习效率也就相对而言比较的高[1]。合理的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是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的办法,需要教师重视,且对其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逻辑问题具体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能力是比较差的,若是采取一些常规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很多时候是难以产生相对应的效果的。有的时候也会使学生陷入一些逻辑思维的漏洞中。所以对学生进行有比较强的逻辑性的数学教学时,就需要将逻辑的东西变成十分具体的东西进行教育,而利用游戏将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化是比较的容易的。比如小学一年级数学《1~5的認识和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数字12345转化成学生比较常见且十分熟悉的物件如糖果,铅笔,橡皮等。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并且告诉学生自己在自己的手掌下放了糖果,每次只要一个学生过来看。学生要是可以答出老师手里有几个糖果就可以获得一个糖,回答不出来就没有糖。这个过程在班里循环上两三次,就可以让大多数的学生对于1~5有个基本的认识。按照相同的办法对学生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也就能够有比较好的效果[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这种奖励制度必须要把持一个度,毕竟让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
三、抽象问题实际化
要说哪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那莫过于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且经常发生的事情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就好像玩音乐的家长所带的孩子大多数的乐感都要远超于其他学生。买菜的家长所带的孩子的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准确性远远高于其他的学生。所以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游戏背景是比较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的。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们进行答题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商家,一组作为买家。商家出题若是买家回答正确则可以获得商品,若回答不正确需要交出自己的商品。当然,为了使游戏中学生不会出现过大的矛盾,商品可以由老师统一赞助比如铅笔,橡皮等。在这种方法利用的时候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大致的家庭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选择多数家庭都会遇到的场景进行游戏。
四、平淡问题刺激化
学生,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若是问题没有任何的刺激点的话,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游戏可以增加学习之中的刺激点,让学生更容易的进入学习状态。若是为学生安排的游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刺激感,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进入学习状态便变得更加的容易了。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学习中,在教会学生认乘法表之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之中加深对于乘法表的记忆力。且击鼓传花游戏对于人们而言是有一定的刺激性的,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以及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击鼓传花必须张弛有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游戏以及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语
利用游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填补了传统数学教育上的不足,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将游戏加入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是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现在的游戏教学并没有出现一套完整地规范供教师进行参考,使得教师在游戏模式教育中仍处于一种探索摸索阶段。难免会产生一些教学上的漏洞。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好的游戏模式教学方式供教师进行参考,减少教师在探索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祝存元.探究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7(42):240.
[2]曾燕玲.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