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昭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政课的起始阶段,其教学评价语要发挥其培养人的作用。笔者通过深入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发现很多教师不能有效利用教学评价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深感探究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的教学评价语,对培养良好习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评价语 良好习惯 培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愿意探索和热爱生活的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语应体现其综合性与有效性,让其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语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可行性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小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处于由权威阶段向自律道德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当中的儿童以权威评价标准作为自身行为习惯的尺度标准。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接触的认为最权威的自然是教师,所以,小学生对老师具有特殊的信任心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亦然。小学生这一自然心理优势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丰富的培养小学生习惯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语的作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语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现状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注重利用课堂评价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赏识教育引入教学之后,教师过于简单、机械化的“棒”“真棒”“很好”等评价语更是对小学生习惯养成作用不明显。笔者在听取一些一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后,发现一些现象:教学评价语未很好贴近学生——语不“近”人;教學评价语未深切走进学生——语不“进”人;教学评价语未有效警戒学生——语不“警”人;教学评价语未深切触及学生——语不“感”人。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语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性探讨
1.语出“近”人
(1)评价语要贴近学生生活,培养生活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都表明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在学习时对课程知识点接受较慢,但对生活的感知性较强,教学评价语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反馈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2)教学评价语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习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就开始形成,且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人文性学科,教学评价语要利用这个关键期,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观察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的学习表现,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语,对专心致志倾听活动规则的学生,可用:“你答得这么快,肯定是你刚才把老师说的规则听得很仔细”;对勤于思考的学生,可用:“难怪你答得这么准,老师刚看你思考得很认真呢”……在做出评价语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树立专心倾听、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语出“进”人
(1)教学评价语要进入学生的活动,培养做事好习惯
教学评价语的内容要利用学生活动这一学生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当然,这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多去观察,将表现好的学生的好习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教学时,可在上课之前走进班级的卫生区看看值日学生的表现,如表现很好,可在上课导入时用:“老师今天看了咱们班的卫生区,打扫得特别干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这群爱劳动的值日生们。”以类似这种肯定学生活动中表现好的做事习惯的教学评价语,并正强化于全体学生。
(2)教学评价语要进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做人好习惯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其实不是难事,小学生天真可爱、单纯无邪,只要教师的教学评价语对他确实足够关切,能真正从内心去感受学生的内心,孩子的安全感就很容易建立起来。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身上去学习这种关心他人、真诚待人的好习惯。
3.语出“警”人
(1)教学评价语要“警惕”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倾向,培养思想好习惯
倾向是思想观点所体现的方向,学生的不良倾向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思想是指导学生行为的根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要警惕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针对小学生“辱骂同学”“找借口”“推卸责任”的表现,要及时在评价语中予以纠正,并警惕此现象背后错误的思想,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他人、爱祖国、爱集体、有责任、有担当等积极向上的思想习惯。
(2)教学评价语要“警诫”学生行为上的不良表现,培养行为好习惯
赏识教育背景下的纯表扬式评价语,在学生有不良表现时,不能体现任何价值。教学评价语要及时“警诫”学生的不良行为。如观察到有学生上课时趴着写字,评价语要及时对学生提出劝诫,如用:“你这样趴着写字既对眼睛不好,又不符合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还会影响你的身体”等评价言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4.语出“感”人
(1)教学评价语要触及学生情感,培养情绪好习惯
教学评价语作为教师给学生表现的一种反馈,需要能打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语在运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好习惯,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那颗真善美的心。如学生有情绪时,要在了解学生有情绪的原因之后,用能感同身受的评价语:“老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一般通过寻求帮助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你愿意让老师来帮助你吗?”
(2)教学评价语要感召起学生的行动,培养情感好习惯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乃至多个生命对另一个乃至多个生命的关怀,教育者要永远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关怀之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的行动,用精炼的评价语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好习惯。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离开父母在校求学,教师就是他们最依赖的人,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的爱是多方面的、有层次的。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评价语中更要包含这种多方位的、有层次的爱。教师可用父亲般“严爱”式的评价语,告诫和引导学生;可用母亲般 “慈爱”式的评价语,温暖和感染学生;用亲人般的温暖感召学生养成爱自己更爱他人的情感。
诚然,由于习惯是一种逐渐形成并趋向于自觉化的行为方式,所以,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评价语对学生来说,不一定要语出“惊”人,如能做到上述语出“近”人、语出“进”人、语出“警”人、语出“感”人,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教学始终,相信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培养良好习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蕾.好习惯,初养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教育观察,2018,7 (24):81.
[2]卢雪娇.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9,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