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金会
摘 要:物理实验可以将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物理实验,促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将从重视演示实验、结合分组实验、引入课外实验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借助物理实验的教学,促使中职学生得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水平
引言:物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其可以有效的以实验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物理知识,并借助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就必须对教育加以更多的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物理是很多专业课的基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切入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中职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提升自身的物理能力。
一、重视演示实验
通过一定的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生动的将相应的物理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有效的掌握物理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向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实验,来得到物理水平的提升。
(一)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前,就明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将要观察的目标及其发生的现象,然后通过对其的观察得到物理知识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讲解“楞次定理”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磁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的认知较少。教师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演示实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的展现出来,学生才能轻易的将其接受。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前,就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观察对象就是磁铁插入线圈的方向及相应的电流指针所偏转的方向。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当磁铁插入线圈时,如果方向不同,其电流计所指针偏转的方向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可以有效的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与磁铁的运动方向产生一定的联系[1]。但学生观察相对比较表面,想要有效的推出感应电流的相关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逐步分析使学生总结出相关规律,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二)发现观察
发现观察主要是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中自主的通过实验现象来寻找一定的规律,从而将物理知识与教师的实验有效地联合起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有效的以两个实验让学生来探究相应的知识:首先,让学生观察磁铁在闭合线圈中所进行的相对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的方向变化;其次,让学生观察将一个配有变化电流的线圈放置到一个闭合的线圈中,电流表的指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时候,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就可以发现:只要有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整个闭合导体的回路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有效的理解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这一观察法,不仅能够使学生仔细的探究教师的演示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物理能力。
(三)预见观察
预见观察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就根据所学知识初步推断这个实验的结果,并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验证自己所猜想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并分析实验结果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自身的物理水平。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电阻定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导线,如铜线、铝线等等,其形状也有粗有细,那你觉得电阻的大小可能会被哪些因素所影响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可以有效的推测出电阻的大小可能会与导体的长度,形状,粗细等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之后,教师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逐一的验证,这样学生就能有效的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观察得到想象力以及思维的锻炼,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定的自信心。
二、结合分组实验
中职学生相比高中生来看,其基础和学习习惯都较差,但其仍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机会,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亲自来参与实验,才能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物理基础及其对待学习的能力、态度等因素,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层次划分:A层次学生是指一些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其需要通过B、C层次学生或教师的帮助才能有效的完成实验;B层次的学生就是物理基础及动手能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这一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辅导及拔高即可;C层次的学生就是属于物理基础及学习能力、态度都较好的学生,其不仅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还能对所做出的实验数据进行一个简单分析,这一层次的学生要主动的帮助A、B层次的学生完成实验,从而在巩固自身能力的同时,使得其他学生也有所发展。在真正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A、B、C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给A层次学生所布置的任务只要求他们能够将整个实验电路正确的链接,并能够顺利读出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读数即可;对于B层次的学生,其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内接法和外接法,甚至还要简单的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对于C层次的学生,其必须在B层次学生任务的基础上,对所做出来的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甚至还要比较内接法和外接法所带来的误差大小。
通过分组亲自进行实验,使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又能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步感知物理知识,可以让班上学生共同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得到物理水平的发展。
三、引入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对课堂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由于对中职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技能。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家里的一些损坏的电饭锅、电视机、及旧电器等等都带到学校来,对其进行一定的探究,利用课外时间将这些家电拆开,探究这些家电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并分析其是怎样将电路连接起来的。这种教学方法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电器的工作原理更加有趣,学生也就更加愿意主动的了解相应物理知识,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电磁学”这一知识时,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并提出几个问题:“超导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研究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发展的?磁悬浮列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技术难题?”通过这些问题,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并解答这些问题,有效的让学生发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并对相应的物理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在课外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探究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得到物理水平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且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就必须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通过相应的实验,来感知一定的物理知识,进而巩固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知,达到物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双江. 浅谈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J]. 南方论刊, 2009(9):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