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媚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高中语文教材往往立足于高考,相比于初中,内容坡度陡、要求高、难点多及密度大,但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与初中绝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一脉相承、紧密相连的。本文尝试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力图建构文言文“悦读”有效课堂模式,以提升学生对经典文言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思维等,使学生在“悦读”的基础上达成初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最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悦读;文言文;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234-01
于漪老师几十年前在《浅谈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是建筑在零的基础上,不是从零开始。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历史不能割断。”每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都应有效衔接。《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考查要求凸显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点,要求在文言文阅读中,注重“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联系,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多功能性,因此,做好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从经典阅读中培养语感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能满堂灌,学生也不能死记硬背,而要从根本上把握文言文的特点: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古人说话跟现代的人说话在表达习惯上有一定区别: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这些表达习惯的不同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而最好的掌握文言文表达习惯的方法就是形成语感。途径有二:一,从小就阅读背诵大量文言文,形成感性认识,将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内化形成自然的语言。这一点需要学生从小进行努力,需要小学初中老师的不断教导,高中由于学生课业繁忙、时间有限,通过大量阅读背诵的方法培养语感所耗时间精力过大,不太现实。二,从有限的但熟知的篇目(初高中所学文言文)人手,归纳总结,从理性上把握,这一点作为教师和学生可以多下功夫。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表达的典型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文化背景上,毕竟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言背景存在差异,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举办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给学生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古代风俗风貌的了解。
2.从多样教学中培养兴趣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困境是學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要改变高中文言教学中学生“一上课就困,一做题就懵”的现象,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爱上文言文,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学生从“阅读”向“悦读”转变。如把《氓》和《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以“我最喜欢的女性形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鸿门宴》的教学中结合《项羽本纪》组织学生整体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发展,研究文中某一重要人物并写作小论文;在讲解倒装句的时候,让小组以竞赛的形式从过往学习的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进行评比……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辩证看待古人古事,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悦读”的魅力。
3.从文本教学中夯实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懂文章,因此文言字词的理解记忆是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有足够的字词积累,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首先,理解文言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不同:现代汉语常见词语是多音节词,文言文常见词语是单音节词,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中“陟”意为“鼓励”,“罚”意为“惩罚”,表达习惯的不同往往影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该注意的。其次,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分类法、表格法、思维导图法等都是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通过构建文言基础知识框架,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基础;最后,找寻规律,举一反三,如类似“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句子可通过对称句式去理解,“籴”“粜”这样的疑难字可通过汉字构字法去猜测,等等。
4.从思想熏陶中提升素养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要求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学生记忆重点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会能读懂文章,会翻译几个句子那么简单。文本中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等丰富的审美要素,学生“悦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选人初高中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语言上、思想上讲都是极为优秀的:严谨的结构、如诗如画的语言可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一些高风亮节的古人更是值得当今稍显浮躁的学生们以之为榜样。从初中到高中的教材都极为注重思想素养的引导:从《岳阳楼记》到《离骚》的舍身爱国;从《桃花源记》到《归园田居》的淡泊名利;从《送东阳马生序》到《劝学》的刻苦治学……当然,我们也并不回避古人身上的“小瑕疵”:《鸿门宴》里项羽的刚愎自用、《论语》里的“父子相隐”……继承什么、摒弃什么,从“悦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根植学生亲近优秀文化、热爱母语、热爱民族的心,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不断提升。